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专题中心>>中国质量(成都)大会>>

加快建设质量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各地出台一系列举措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

2023-08-30 16:11:35 中国质量报

加快建设质量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

——各地出台一系列举措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

□ 本报实习记者 刘松瑶

2月6日,新华社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涵盖8个方面的27项重点任务及7个专项工程。

《纲要》结合新形势对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进行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建设质量强国的重大战略举措,明确了质量强国建设的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是质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


5月23日拍摄的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呼和马场风力光伏发电场内的风机。 王 正 摄

《纲要》印发后,多地发布贯彻实施意见,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切实举措。

贵州省在相关实施意见中提出实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实现“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全面提高该省质量总体水平。明确到2025年,实现质量整体水平、品牌影响力、人民群众质量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35年,质量强省建设体系更加完善,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质量基础设施现代高效,质量品牌综合实力赶超跨越。

江苏省结合江苏实际制定实施意见,共提出9方面32项措施。明确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政策制度更加完善,质量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质量竞争力保持全国前列;到2035年,质量强省建设基础更加牢固,质量第一成为全社会价值追求,质量竞争优势更加凸显。

山西省根据《纲要》制定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山西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对构建经济质量发展新格局、打造产业质量发展新优势、提升关键环节供给质量新水平等6方面主要任务进行了细化规划。

北京市提出统筹推进质量强国首善之区建设。明确到2025年,首都质量供给环境持续优化,质量供给体系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强国首善之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质量强国首善之区全面建成,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先进水平,质量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显著增强。

青海省提出促进质量变革创新,着力提升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助力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明确到2025年,该省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明显提升,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持续增强;到2035年,该省经济发展实现质量效益升级,产品、工程、服务质量达到全国中等水平,生态环境质量走在全国前列,创新支撑质量提升作用显著增强,更多青海品牌走向中高端市场。

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立足新发展阶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实施质量强桂战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健全质量政策,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促进质量变革创新,扎实推进“九大工程”,着力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着力推动品牌建设,着力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着力提高居民质量素养。

上海市提出坚持“质量是上海的生命”,不断提升产业质量竞争力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上海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明确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四大品牌”建设持续深化,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35年,质量强市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强区建设实施方案》,围绕《纲要》提出的8方面重点任务依照实际进行详细部署。

黑龙江省提出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坚持质量第一、以质取胜,以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为核心,以推动产品、工程、服务质量升级为关键,以加快品牌建设为突破,以全面增强全民质量素养为基础,有效提高供给质量。

浙江省提出以质量强国战略为指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数字化赋能质量治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联动推进质量强省、标准强省、品牌强省战略,建设“浙江标准”,做强“浙江制造”,培育“浙江精品”,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着力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着力提升全民质量素养,高水平建设质量强省。

陕西省建立分设预期性和约束性属性的质量强省建设主要发展指标,计划到2035年,质量强省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总体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重庆市计划到2027年,该市质量整体水平明显提升,重庆质量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强市建设取得标志性进展,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到2035年,该市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强市基本建成。

甘肃省提出促进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等9个方面29项重点工作任务,通过进一步健全质量政策,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促进质量变革创新,着力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着力推动品牌建设,着力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着力提高全民质量素养,全方位推进质量强省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纲要》,统筹推进质量强省建设,部分省(自治区)印发质量强省(强区)建设纲要。

山东省印发《山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提出紧紧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着力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全面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质量支撑。该纲要还提出铸就产业质量竞争新优势、推动品牌高端化发展等6方面重点任务。

福建省印发《福建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提出到2025年,该省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福建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质量强省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福建质量和福建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

安徽省印发《安徽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提出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健全质量政策,完善质量治理机制,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促进质量变革创新,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质量支撑;到2035年,质量强省建设位居全国前列,质量强国标杆城市创建取得明显进展,质量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达到更高水平。

湖北省印发《湖北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提出到2025年,质量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质量强省建设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到2035年,质量强省建设进入全国前列,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建成一批质量强国标杆城市。

广东省印发《广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提出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以实施“七大工程”为抓手,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着力提升质量水平,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积极对接国际先进技术、规则、标准,全方位建设质量强省。

河北省印发《河北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提出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稳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到2035年,质量强省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产品、工程、服务质量大幅跃升,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和区域质量优势更加明显。

内蒙古自治区印发《质量强区建设纲要》,提出坚持质量第一、以质取胜,以增强业质量竞争力为核心,以推动产品、工程、服务质量升级为重点,以增强全民质量素养为基础,有效提高供给质量,深入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辽宁省印发《辽宁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提出到2025年,质量强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在推动经济增长上实现新突破,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质量强省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辽宁质量和品牌竞争力大幅跃升。

(根据相关资料整理,各地排序不分先后)

《中国质量报》【中国质量(成都)大会特刊】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面向世界的质量交流合作平台——前4 ...

  • 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行稳致远——中国 ...

  • 北京市通州区市场监管局聚焦辖区重点 ...

  • 未按食品安全要求规范经营 广西柳州 ...

  • 重庆酉阳:农文旅“融”出好风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