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专题中心>>

全国政协委员唐俊杰建议 尽快修订酱油和食醋产品标准确保调味品安全

2023-03-09 12:52:21 中国质量报

全国政协委员唐俊杰建议

尽快修订酱油和食醋产品标准确保调味品安全

□ 本报记者 张文礼

“2021年,我国酱油年产量达778.15万吨,同比2001年增长72.9%;食醋年产量达460万吨,同比2001年增长76.9%。”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知联会会长唐俊杰在提案中展示的一组数据。

但在产业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酱油、食醋等调味品质量安全却始终难以完全被公众认可。这样的尴尬缘何而来?

唐俊杰认为,根源在产品标准的完善和执行上。

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在发布的《关于加强酱油和食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中,明确提出酱油是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小麦粉和/或麦麸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酱油生产应当具有完整的发酵酿造工艺,不得使用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等原料配制生产酱油;食醋是单独或混合使用各种含有淀粉、糖的物料、食用酒精,经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的液体酸性调味品,食醋生产应当具有完整的发酵酿造工艺,不得使用冰乙酸等原料配制生产食醋。

唐俊杰说,虽然国家明令禁止在酱油中添加酸水解植物蛋白液、在食醋中添加冰乙酸,但目前酱油生产企业普遍使用大豆提取物(酶水解大豆蛋白)、酵母抽提物(酶水解酵母蛋白)等增加酱油中氨基酸含量,提高酱油的理化指标;食醋生产企业普遍通过以酒精为原料生产的高浓度乙酸来增加食醋中总酸含量。

“这些现状暴露出酱油、食醋产品标准及其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唐俊杰举例说,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酿造酱油》和《酿造食醋》是在2000年修订的,已很难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她还表示,长期以来,酱油、食醋产业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在消费者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合规生产的企业反而因成本过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部分企业为了生存,被迫使用食品添加剂配制生产酱油、食醋产品,或直接以酒精为原料生产高浓度乙酸后“配制”食醋,大大增加了监管及执法的难度和成本。

为此,唐俊杰建议,应尽快修订酱油、食醋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关部门要牵头尽快梳理、制修订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鼓励协(学)会、行业专家和代表性企业参与论证,使产品标准更加科学合理,符合中国的实际。”唐俊杰说,要在标准修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行为,加大对违规企业及经营者惩处力度,按照《食品安全法》进行高额行政和经济处罚,直至终身禁业。

唐俊杰还表示,要加强对媒体平台的监管,发挥行业协(学)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标准修订完成后,要及时加大宣贯力度,并通过科学普及调味品知识,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她建议。

《中国质量报》【2023两会·提案议案追踪】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让“小修小补”回归百姓生活

  • 重庆市永川区全力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 ...

  • 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创新消费维权机制 ...

  • 2023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

  • 一些老字号企业守正创新营造消费新场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