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专题中心>>

让消费者选得安心买得放心吃出信心——访全国政协委员孙宝国

2023-03-09 12:48:52 中国质量报

让消费者选得安心买得放心吃出信心

——访全国政协委员孙宝国

□ 本报记者 张文礼

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多年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始终把这件天大的事记挂在心里面、落实在工作中、体现在提案里。

又是一年全国两会时,孙宝国今年关注的重点,依然不离老本行——食品安全和食品产业发展。

近日,在接受中国质量报记者采访时,孙宝国就预制菜产业发展、食品谣言治理等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预制菜产业高质高效发展需标准支撑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预计2026年将超1万亿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今年两会上,孙宝国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预制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预制菜的产业化绝对不是厨房的放大,也不是简单的清洗调理,而是食品与烹饪等多学科的交叉。”孙宝国说,预制菜产业是推动三产融合、乡村振兴、农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但当前预制菜产业面临标准和监管规则缺乏以及不够统一等问题,同样的产品,不同企业执行的却是不同的标准。为此,孙宝国建议,尽快健全标准体系,完善产业监管制度。卫健、市场监管部门等应尽快组织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兜牢预制菜的食品安全底线,维护行业健康发展。同时,完善产业监管方式,提高准入门槛,加强生产资质审核,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推动预制菜产业规范化发展。

如何处理好工艺和营养、口感和存储、标准化生产和特色风味之间的关系,是关系着预制菜产业长远发展的大问题。对此,孙宝国认为,应该加大科技投入,破解诸如口感与风味复原、营养物质保留、品质保真等制约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基础共性问题,完善产业链,丰富品类,推动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孙宝国还建议通过实施“预制菜产业质量发展示范工程”,加快预制菜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做好消费者教育和引导等,营造预制菜产业良好消费环境,让消费者选得安心、买得放心、吃出信心。

食品谣言治理需大力打击伪科普

2022年,“海克斯科技”事件一度引发全社会热议。今年全国两会上,孙宝国对此也保持了高度关注。

“互联网已成为谣言传播的‘重灾区’,一些机构或个人为谋取私利,打着‘科普揭秘’的旗号,行伪科普之实。”在他看来,“海克斯科技”就是伪科普大行其道的结果,最后导致很多人误以为加工食品就是“科技与狠活”。

孙宝国说,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主要存在着宣传内容不够严谨、民众存在固有的认知误区、对新事物新概念的科普宣贯不及时、谣言治理仍待加强、伪科普大行其道等问题。他举例说,一些食品企业大肆宣传自己的产品“零添加”,这种行为不仅让企业作茧自缚,也反向加深了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

“科普工作要由专业的人讲专业的事。”孙宝国说,在当前科技创新推动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为行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不实信息、谣言的清理整治力度,开展网络平台专项整治行动,探索建立科普白名单、黑名单的认证认可机制,强化各平台自我监管责任。

同时,孙宝国建议,尽快出台相关标准法规,禁止在商业宣传及标签标识中使用“零添加”相关表述,推动行业创新和规范。加大科普宣贯力度防治顽固谣言传播,协调多部门联合开展行动,梳理、发布食品安全与健康领域的顽固谣言清单,以科技界共识的方式对谣言内容进行科学全面破解。

“让科学跑赢谣言,让谣言止于智者。”孙宝国说。

《中国质量报》【2023两会·代表委员专访】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让“小修小补”回归百姓生活

  • 重庆市永川区全力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 ...

  • 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创新消费维权机制 ...

  • 2023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

  • 一些老字号企业守正创新营造消费新场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