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人才成长“天花板”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第二场“委员通道”
□ 本报记者 张文礼
3月7日上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如约开启。接受记者采访的全国政协委员们就如何以职业教育助力高质量发展、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民营企业力量等话题讲经历、谈体会、献良策。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
提升中国制造品质,推动中国制造升级,加快建设质量强国,都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而人才队伍的建设,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长期关注职业教育发展的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对此深有体会。职业教育一头连着百姓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国计民生。苏华表示,发展职业教育,就是要让接受职业教育的人能充分实现个人才干增长和价值提升。
职业教育可以助力高质量发展,那如何推动职业教育自身高质量发展?苏华提到了一个词: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苏华说,要让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既有水平、又有文凭,能有多元化、立交桥式的发展路径和出彩的人生。“中国的职业教育已走过70多年发展历程,从过去的‘两弹一星’到今天的载人航天,从通讯物流到餐饮旅游,哪个行业都离不开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苏华说,职业教育既能顶天,又能立地。
“要着力推进职普融通、科教融会、职教融合。”苏华认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要进一步完善职教高考,扩大职教本科规模,打破技能人才成长的“天花板”,让职教学生升学有道、就业有门、创业有方,实现“职教一人、致富一家”。“要以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苏华说,“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民营企业要放开手脚轻装上阵
近期,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在“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齐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齐向东说,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从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到优化营商环境,从加强融资支持到持续减税降费,从加强产权保护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一系列疏堵点、缓痛点、破难点的政策措施,有效回应了社会关切与民企期盼,大大提振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
齐向东表示,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旗帜鲜明地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府工作报告把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作为今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一。此举彰显了党和国家支持发展民营经济的坚定决心,也必将激励广大民营企业家继续把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中国质量报》【2023两会·代表委员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