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专题中心>>

全国人大代表贾少谦:海信必须做超高清显示产业制造强企的“先锋”

2023-03-07 16:01:21 中国质量报

□ 本报记者 朱文达

作为“拼经济”的重要突破口,“制造业发展”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中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期,海信有责任在超高清显示产业上引领‘制造强企’。”日前,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信)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贾少谦围绕制造业发展如是说。

据介绍,市场调研机构Omdia发布的2022年全球TV出货量数据显示,海信跃居全球第二,中国品牌在TOP5中占据3席,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显示产业第一大国,而加速显示企业超高清以及高端制造业升级的步伐尤为迫切。

“必须以技术做支撑,勇于向显示产业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做强产业链。”贾少谦表示,海信已经以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创为契机,汇聚行业顶端研发资源,积极争创激光显示领域的国家级研发平台,抢占显示技术前沿,以形成可以支撑我国新型显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据了解,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在这方面海信也在发力。贾少谦表示,海信黄岛显示产业工厂持续提升信息化系统集成与数据应用水平,通过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平台、多总线无缝集成技术等,打造高清电视智能制造灯塔项目,实践先进制造模式。

“海信正在积极通过产业链上游延伸,以资本收购手段,加快全球布局,增强产业链韧性与安全。”在显示产业供应链布局上,贾少谦介绍到,今年1月,海信正式完成了对乾照光电上市公司的控股收购,为布局下一代显示技术MicroLED芯片产业做准备,而我国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MicroLED产业集群。

记者还了解到,通过对东芝电视、三电等世界一流企业的收购,海信充分借助国内新能源汽车崛起、供应链重构机会,“反向操作”以“外循环”加强供应链韧性,向车载显示、抬头显示(激光HUD)、智能驾舱等汽车电子领域拓展,加速中国自主研发的智能芯片的业务拓展和应市布局,夯实制造强企的外部条件。

未来海信将继续锚定以黑白电为主的基石产业,发挥在显示产业的引领作用,以“制造强企”助力“制造强国”,将中国制造的规模优势持续扩大。贾少谦表示,以“再建一个海信”为目标,3年内,实现海信基石业务收入突破2100亿元,显示产业规模达到930亿元,攀登“世界第一”的目标。

《中国质量报》【2023两会·代表委员之声】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让“小修小补”回归百姓生活

  • 重庆市永川区全力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 ...

  • 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创新消费维权机制 ...

  • 2023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

  • 一些老字号企业守正创新营造消费新场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