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甘肃省张掖市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契机,实施“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严把“产地准出、市场准入、上市准营、监管执法”四个关口,构建贯通协同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全力推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质增效,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严把产地“准出关”,做到“证随货行”。围绕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重点产品,组织监管人员深入316家种养基地、12家畜禽定点屠宰企业等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巡查,随机抽检农兽药样品45批次,检查检疫合格证300余份。督促指导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全面落实“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履行食用农产品源头质量主体责任,承担承诺达标合格证出具义务,全市落实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的生产主体达9983家,实现“证随货行”。
严把市场“准入关”,做到“凭证入场”。督促全市2家食用农农产品批发市场、16家农贸市场等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和法定义务,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索票索证及台账记录等食品安全制度,查验食用农产品进货凭证和承诺达标合格证等可溯源材料28952份,对不能提供合格证明等材料的市场主办方开展快速检测合格后入场,实现“凭证入场”。截至目前,共开展市场快速检测41368批次,合格率99.44%。
严把上市“准营关”,做到“亮证溯源”。通过企业示范、行业带动、全域推动的亮证方式,引导食用农产品经营者树立“凭证入市、亮证准营”理念,及时公示承诺达标合格证和快速检测结果,让承诺达标合格证真正成为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证”、质量安全“身份证”、市场销售“入场券”、流通配送“通行证”,做到产销营无缝对接。截至目前,全市附带合格证上市食用农产品8.4万余吨,实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
严把监管“执法关”,做到“贯通协同”。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畜牧兽医局部门联合部署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工作,印发《全链条推进食用农产品准出准入准营贯通协同若干措施》,建立承诺达标合格证通报协查机制,开展“亮证”联合专项行动和食用农产品市场违法销售行为执法检查11次,查处涉食用农产品类案件25件,罚没5.47万元,移交公安机关4件,推动准出准入衔接高水平运行,部门监管衔接难题有效破解,全链条监管水平不断提升。(来源:甘肃省张掖市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