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标准天地>>

国际标准助力中国粽子“出海”

2024-05-24 14:42:02 中国质量报

国际标准助力中国粽子“出海”

7年博弈最终粽子定义为“以植物叶子包裹的熟米”

□ 本报记者 何 可

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中国粽子,终于迈出了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

去年12月,历经7年博弈的粽子国际标准,终于通过食品法典委员会的审查并获批发布。今年端午节期间,一大批按新规生产的粽子,将乘着国际标准的东风,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据参与国际标准起草的业内人士介绍,标准立项过程几经波折,各国围绕粽子定义展开激烈讨论,最终在中国代表团提出将标准定名为“以植物叶子包裹的熟米”后,方获立项。

标准立项的破壁之旅

长期以来,受限于国际标准缺失,尽管我国已经是粽子生产大国,但出口量却微乎其微,只有少量清真粽子出口到东南亚一些国家。

为进一步开拓粽子产品国际市场,消除我国粽子出口到各个国家的贸易壁垒,2016年,中国商业联合会在国际食品法典亚洲协调委员会第20届会议上,首次提出制定国际食品法典《粽子》亚洲区域标准的提案。

今年3月18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张丽君在粽子食品法典国际标准发布会上透露,粽子国际标准从提案到正式发布,共历时7年。7年间,历经多次艰难的技术磋商、沟通和协调。

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陈召桂是这场旷日持久博弈的亲历者。据他回忆,尽管国际标准提案受到我国相关部门、科研机构和众多生产企业的大力支持,但首次提案还是在国际舞台上碰了壁。

“亚洲其他国家对于粽子产品不甚了解,对该产品的边界属性、对贸易的阻碍因素也存在顾虑。”陈召桂说,会议经过激烈讨论,要求我国修改“新工作讨论文件和项目文件”,提交下一届会议审议,并建议我国起草《粽子加工操作规范》,而非制定产品标准。

虽然首次提案铩羽而归,但我国制定粽子国际标准的决心并未动摇。会后,中国商业联合会组织国内专家经过充分论证分析,一致认为粽子和类似产品的特征明确,标准内容除涉及速冻食品加工和处理操作规范内容外,也涉及产品质量因素,仅制定《粽子加工操作规范》难以消除粽子贸易壁垒、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所以我国仍坚持制定产品标准,并与其他国家分别进行了面谈,对粽子产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争取立项成功的游说工作。

围绕粽子定义的博弈

经过3年精心准备,我国在2019年国际食品法典亚洲协调委员会第21届会议上,开始了粽子国际标准立项的第二次尝试。

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共提出《速冻饺子》和《粽子》两项国际标准提案。其中,因中国饺子的形象和影响力为世界各国所公认,《速冻饺子》的立项审查进行得非常顺利。而《粽子》仍然遭到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反对。

“这是因为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粽子的产品,只是叫法不同。”据陈召桂回忆,当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标准名称上。特别是有同类型产品的国家明确反对标准英文名以汉语拼音“Zongzi”命名。

标准立项就像是一次国际食品行业间话语权的争夺。其中,日本表示如果不修改标准名称,将反对中国制定粽子标准;泰国、新加坡和韩国也表示以“Zongzi”命名不合适,称粽子类产品在亚洲区域内其他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

经过中国代表团内部讨论,最终向大会主席团提出,对粽子的描述拆解为“以植物叶子包裹的熟米”,但同时又强调“全包裹”的状态,以便将日本饭团这类产品排除在外。

“这一提议最终得到了大会主席团和与会国家的认可。”陈召桂说,粽子国际标准顺利通过立项审查,意味着我们离粽子顺利“出海”更近一步。同时,为了能够体现并保留粽子这个产品名称,代表团通过技术手段在标准草案的第8.1节“产品名称”中,以注释的方式明确“本产品在中国叫粽子”。

一剂“走出去”的强心针

2023年12月,粽子国际标准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第46届会议上获批,标准代号为CXS 355R-2023。

据了解,目前在国内市场,粽子并无统一强制性标准,企业大多执行商务部2004年发布的《粽子》SB/T 10377-2004这一行业标准。

与之相比,国际标准在结构上比较类似,均包括技术要求、检测规则、标签标志、包装等方面内容。在产品分类上略有差异,其中国际标准分为速冻粽、真空粽、冷藏粽,行业标准中则多一个新鲜粽的分类,这主要是考虑运输因素的影响。在粽叶定义方面,国际标准考虑了东南亚范围传统用的植物叶,在范围上比行业标准更广些。在卫生指标方面,根据出口各国要求不同而有所差异。

张丽君说,粽子国际标准的发布不仅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还有利于确保食品公平贸易,减少贸易摩擦,从而推动我国粽子产品“走出去”。

“中国粽子企业就可以通过标准开路,在海外设厂生产,这是粽子真正走入国际市场的一步,将对国内粽子行业产生巨大且深远的影响。”陈召桂说,相信在未来几年会有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销售规模快速增长,让真正的中华传统美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海南出台置换更新补贴措施推动汽车以 ...

  • 河北省涉县市场监管局开展“手机变砝 ...

  • 重庆市铜梁区市场监管局开展计量惠民 ...

  • 浙江省湖州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范围内 ...

  • 甘肃省华亭市市场监管局开展学校食堂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