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地方动态>>

温州“质量立市”30年——一场在中观层面探索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良性互动的生动实践

2023-12-08 12:45:08 中国质量报

温州“质量立市”30年

——一场在中观层面探索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良性互动的生动实践

□ 本报记者 曹吉根

“质量是温州的生命!”

30年前,当以“小商品、大市场”为特征的温州模式面临前途抉择的时候,温州人旗帜鲜明地立起了质量引领发展的大旗。

正是因为把质量视为城市的生命,温州的“质量立市”发展战略能够持续实施30年不懈怠,常抓常新。

而质量,也没有辜负温州的期待,质量提升带来了温州产业的跃升,带来了温州品牌美誉,带来了温商精神的升华,带来温州城市的巨变……

30年来,质量始终是温州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力量。无论是在先发优势消退,区位劣势凸显的艰难时刻,还是面对新经济浪潮冲击,金融危机和资本危局的打击,一次次落后,一次次追赶,都汲力量于质量持续浇灌下枝繁叶茂的温州制造业,汲力量于用质量哺育的、在世界大市场中繁星点点的温州品牌。

10年前,温州市委主要领导在纪念“质量立市”实施20周年的时候曾经发出感叹:“没有‘质量立市’,就没有温州模式,质量兴才有温州兴。”

今天,在纪念“质量立市”30周年的时候,“质量立市”早已融入温州的血脉,嵌入温州的基因。在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道路上,温州继续高擎质量的伟大旗帜。

从某种意义上说,温州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质量、追求质量、寻求高质量发展路径的创业史。

对于温州,“质量立市”4个字,是一系列制度变革、一系列观念更新、一系列合力行动,是一段历时30年的上下求索。“质量立市”这一温州在中观视野中的行政创新,把宏观视野的经济改革深化和微观视野的市场竞争企业成长很好地粘合了起来。

温州“质量立市”30年,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一座城市要繁荣振兴,需要一个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良性互动。

自救 自觉 自强

30年后再回首,记者愿意把温州“质量立市”的30年按每10年划分为3个阶段:自救阶段、自觉阶段和自强阶段。

时针拨回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南巡讲话的东风吹散了笼罩多年的“温州模式”究竟是姓资还是姓社的疑云,但因温州产品假冒伪劣引发的信任危机,让世人又一次怀疑“温州模式”还能走多久。

1987年8月,杭州人在武林广场火烧温州皮鞋;1990年乐清低压电器假冒伪劣引来国家7部委联合查处;还有苍南假冒商标、永嘉的虚假广告、平阳的机械骗销……假冒伪劣让温州信用丧失殆尽,让温州形象蒙羞,温州开始了自救行动。

1993年,温州组织了温州形象大讨论,开展自救行动来争取“温州模式”的光明未来。讨论达成了告别泥沙俱下的商品经济初级阶段,向讲质量转变的共识。当时的温州市技术监督局在讨论中提出建设温州质量系统大工程的设想,得到了时任市委书记张友余的认可。这一年的11月3日,市委书记还破天荒地出席了技术监督局的工作会议。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温州第一次鲜明提出要把质量工作提高到“质量立市”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至2000年底,《温州质量立市实施办法》提出的质量“三五八”目标(主要产品的质量3年达到省内平均水平,5年达到国内先进水平,8年接近国际水平)基本实现,全市有28个产品获省级名牌,4个产品获中国驰名商标。质量变革让温州形象焕然一新。这一年温州还召开“质量立市、名牌兴业”再动员大会。

在记者的划分里,2003年是温州“质量立市”第二阶段,即质量自觉阶段的开启之年。

这一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要进一步发挥8个方面的优势、推进8个方面的举措,即“八八战略”,指引浙江走改革创新开放图强之路。“质量立市”10年取得的成果,让温州认定发挥质量优势、深化“质量立市”是落实这一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这个阶段,温州人把第一阶段积累起来的一系列工作经验十分娴熟地运用到发展实践中,开展区域性质量问题治理、在中小企业全面推进质量管理、积极利用中国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评选等契机全面开展品牌培育……

这一阶段,温州把质量温州、品牌温州和信用温州联动起来,明确要把温州建成轻工产品的生产基地、销售基地和创新基地,建成国际性轻工城。

在记者的划分里,2013年是温州“质量立市”第三阶段,即质量自强阶段的开启之年。

2012年,温州市大多数指标处于浙江省“倒数”行列,其中人均GDP、GDP增幅、财政总收入等9项指标倒数第一,另有4项倒数第二。温州在浙江省铁三角(杭州、宁波、温州三足鼎立)地位有不保之虞。

2012年温州危局的形成,微观上看,是温州资本热衷于炒房等热钱项目,脱实向虚冷了原来的优势制造业;宏观上看,是因为强大的互联网新经济浪潮和城市化浪潮勃然兴起,使原有先发优势基本不再,而区位劣势、城市能级劣势进一步凸显。这一危局昭示着温州发展又一次面临重要关口。

这一次,温州还是把未来押注在“质量立市”上,把弘扬质量特色作为突破瓶颈、保持铁三角地位的关键一招。温州把2013年定为“温州质量年”,还确定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作为城市质量精神的内核,把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作为提升质量工作水平重要抓手。

在这个阶段,温州把质量建设的内涵从经济领域延展到了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提出高质量发展理念后。

积极探寻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良性互动路径

“质量立市”30年实践,体现了温州市委市政府在区域发展这一中观层面对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探索,逐步在温州区域发展中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良性互动的过程。

“老百姓想干的事情,我们不去阻拦,老百姓不想干的事不强迫”,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时任温州市委书记董朝才的认识。

“无为而治”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用市场的力量激发蕴藏在人们心中的巨大积极性和创造性,直接形成了一个民间自发的从温州遍及全国的小商品大市场,带来“温州模式”的初步成功,在促使人们转变观念,接受和赞同市场经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经济有了一定实力以后,就要有一流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追求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发展,就要重新认识管理与发展的关系,要认识到管理也是发展,特定情形下管理是最好的发展。”这是1993年时任温州市委书记张友余的认识。

的确,假冒伪劣的泛滥,暴露了温州重商文化的短板,说明当时的市场自身还不足以克服短视投机的商业机会主义和商业利润至上的极端功利主义的消极影响,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加以调整,而质量工作是温州政府有形之手发挥作用的最好载体。

通过开展“质量立市”行动,温州勇猛地砍下“三板斧”——第一斧是轰轰烈烈的打假治劣,坚决将害群之马清除出市场,为温州正名,让消费者安心,也为恢复市场竞争秩序奠定基础;第二斧是加强技术监督提升技术水平,引导企业抓管理、上技改、上档次、上规模;第三斧是探索竞争监督,引导温州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市里提出要像抓“五好家庭”评选一样,在限制劣质、扶持优质的时候帮着宣传优质产品优质企业。

“三板斧”为“温州模式”发展杀出了一条新路,也让温州初次理解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良性关系,必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和市场“两只手”要起到有效作用,要有主有次、有先有后,要根据发展阶段和市场发挥作用需要因时因势找到“为”的抓手。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把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另一方面,加紧建设包括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健全的法律体系,完善的产权保护,友好的营商环境,高效的公共服务等在内的基础条件。

我们看到,30年“质量立市”过程中,温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用市场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从不直接干预具体企业的经营,政府所为仅限于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做强做大,同时想方设法将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压力、动力和能力传导给企业。质量则是这个传导链条上最关键的齿轮。

“我们这些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的地方,提高品牌附加值更加重要。要将品牌经营的观念、战略引入区域经济发展之中,逐步实现从数量经济、质量经济向品牌经济的转变,提升经济发展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实力。”这是2004年,时任温州市委书记李强在温州打造制造业品牌大会上的讲话。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们要进一步丰富质量建设的内涵,树立全面质量观、全民质量观、全过程质量观,加快建立涵盖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的质量清单制度,完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以大质量建设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这是纪念温州“质量立市”20周年大会上时任市委书记陈一新的讲话。

30年“质量立市”战略实施,温州不断丰富和明确政府“为”的具体内容,逐步建成了一系列市场有效需要的基础性条件。无论起初的“质量立市”,还是后来的“质量强市”,本质上都是市场驱动下的制度创新,都是为了累积区域发展最需要的两大资源——品牌、信用。

从表象看,是质量牵引温州经营主体从家庭企业到股份合伙制、再进一步引入现代企业制度,而本质上,是有为政府利用有效市场作用,让微观经济主体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环境,进而获得最好的发展空间。

“质量立市”让温州政府“为”有抓手、“为”有内容、“为”有成效

最近这两年,地方政府官员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为本地特色优质产品代言,已经形成了一股风潮,这些代言得到社会好评,促销和塑造品牌的效果也不错。但说到官员为本地名优产品代言,鼻祖还在温州这里。1994年,温州“质量立市”动员大会开完,市委书记得知当时温州的月兔空调获得“中国十大品牌空调”称号,便主动提出用自己的公务车给空调打广告。那个夏天,温州人惊奇地发现,书记的专车后窗贴上了月兔空调广告。随着书记的忙碌奔波,月兔空调走向千家万户。在那个年代,市委书记敢于打破陈规帮助本地优质产品打广告激活市场,可见温州在有为政府上的探索可谓大胆。

“政府驱动质量建设、质量驱动企业发展。”温州有为政府通过“质量立市”完美达成。30年来,温州在“质量立市”实践中逐渐把质量作为了一个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挥棒。每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温州市政府都会给质量工作添加一些新内涵,提出相应的质量工作目标来引领发展。一个又一个点上创新,让有为政府“为”的内容一点点丰满,最后形成体系,最终成为新时代“温州模式”的新亮点。

“质量是温州民营企业转型的催化剂,质量是温州现代商业文明的启蒙师。”质量搞得好的企业,动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重金奖励、一个接一个的大会表彰、铺天盖地的舆论宣传,政府几乎把能给的名利都给了那些为质量作出努力的人,让整个温州社会都认识到打造质量品牌是共同的事业。正是“质量立市”的实施,让当年一批较早具有质量意识的温州商人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赢得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和发展机遇,也让温州皮鞋、服装、电器、阀门等传统产业实现了从低技术向高技术、从低附加价值向和高附加价值发展的演变。“质量立市”在引进先进生产方式、改善温州产品质量的同时,让温州慢慢形成了包含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理性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学习意识和国际视野在内的城市质量文化,给传统温州精神注入了现代商业文明。

“从敢于突破规则到善于运用和创制规则”“从‘敢闯敢拼’到‘做专做精’”“对标一流、追赶一流、成为一流”——30年来,围绕建立公平竞争规则、保障有序竞争环境、提供更多公共服务、创造更多发展空间,温州政府引领发展的手段日益丰富有效。

从专项打假行动,到区域性质量问题治理,再到特色产业质量提升,稽查执法、质量预警、质量帮扶、标准引领等工作创新通过市场发挥作用,推动企业产业不断升级技术、升级品牌。

为适应消费升级和应对现代市场环境,利用先进规则赢得优势地位,提升社会治理水平。2017年,温州市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明确在各项工作中全面融入标准化思维。首批公布的29项“标准化+”重点任务涉及到产业提升发展、城市基础建设、社会服务覆盖、政府服务优化等10个方面。

2018年,温州对质量驱动政策又一次作了系统优化,先后出台《发展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21条政策》《关于加快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两个文件,明确提出政府和企业一起努力,以质量变革带动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鼓励企业围绕提升质量竞争力狠抓研发和创新,研发费用免税减税还给补贴,研发先进装备、建技术中心和创新载体给奖励,对积极提供和利用标准、认证、检验检测等管理和技术手段的加大奖励力度。

2020年,温州出台深入推进行业协会“质量共治”工作实施意见,向全市102家行业协会转移下放9大方面27项事权,鼓励行业协会承担质量管理、品牌建设、标准化和质量信用建设等社会服务职能,每年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优秀行业协会给予支持。该经验被写进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产品质量法实施情况的专题报告。

2022年,经市场监管总局同意,温州又率先在全国开展党委质量督察工作试点,探索创新加强党对质量工作领导的制度机制,以实际行动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主题下回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

《中国质量报》【质量观察室】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重庆万州港沱口集装箱码头一片繁忙景 ...

  •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童装企业向 ...

  • 深圳地铁16号线二期工程全线最长区 ...

  • 中国品牌电动车为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 2023年河北省高位推动同心共护食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