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特种设备>>

以过硬实力叫响“中国特检”品牌——中国特检院发挥技术专长助力澳门特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纪实

2023-08-23 14:42:48 中国质量报

以过硬实力叫响“中国特检”品牌

——中国特检院发挥技术专长助力澳门特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纪实

□ 左 珊 本报记者 孙 圆

应用推广是实现科研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特种设备检测领域助力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的有效途径。

作为我国特种设备检测行业的“国家队”,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特检院”)多年来不仅积极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而且更加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该院在澳门特区电梯安全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输气管道内检测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正是他们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大力推动特种设备法规与技术走向更多更广应用场景,引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及行业发展的生动案例。

闯出一条新路子

明年4月1日起,《升降设备安全法律制度》将在澳门特区全面正式实施。该法颁布实施,将解决澳门升降设备(电梯)监管的法律缺失问题。这对于澳门目前在用的1.6万多台升降设备而言,无疑是系上了“安全带”。而这背后,是中国特检院团队十多年来不懈努力、创新科技成果应用的真实写照。

“一直以来,澳门对电梯的安装、改造、维修、保养、使用、检验等环节的安全监管缺少强制性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文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作为中国特种设备检测(澳门)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陈钒参与了此项工作。“澳门电梯安全监管亟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陈钒说。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澳门)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1月,由驻澳央企南光集团与中国特检院合资组建而成,填补了澳门专业特种设备技术机构的空白。从2011年成立之初,中国特检院就针对当地电梯监管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和走访,随即开展了电梯方面技术交流和检验业务培训。

从2011年开始,该公司每年都要为澳门相关人员定期组织开展技术交流和业务培训,每年都要进行无数次走访和调研,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在中国特检院的积极推动和技术支持下,澳门地区的电梯监管状况也在发生着改变:2013年,澳门公布《公共/私人工程升降机类设备审批、验收及营运制度指引》;2014年起,澳门电梯主管部门开展电梯立法监管和调研;2021年,澳门土地工务局开展《升降设备法律制度》公众咨询;2022年,澳门第14/2022号法律《升降设备安全法律制度》颁布……11年间,查阅过多少资料,走访过多少电梯使用单位,组织过多少次业务培训,参与过多少次法律研究起草、意见交换,陈钒和团队人员都已记不清了。但是,为澳门40多家机构提供电梯安全评估与检验服务,累计发现并消除300多项安全隐患;协助组织40多名澳门电梯从业人员参加内地电梯检验和安装维修人员资格培训考核;为澳门青洲社屋第一期20台电梯安装物联网安全监控和应急救援服务平台,开展电梯智能管理试点应用等,这些数据,他们却如数家珍。

值得一提的是,在协助澳门特区制定实施《升降设备安全法律制度》的过程中,中国特检院始终立足国家发展大局授人以渔。他们积极联系内地法规标准制定机构,在电梯的安装、维保和检验等环节推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和国家标准在澳推广应用。通过努力,中国特检人实现澳门和内地电梯行业技术标准的统一,助力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一举措得到澳门电梯行业和企业的一致认可。他们认为,这对于相关业务的开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特检院还在澳门地区积极推广电梯物联网智能管理平台应用,助力澳门智慧城市建设,实现电梯状态实时监控、维保和检验数据挖掘应用、应急救援远程支持等功能,切实提高电梯安全管理的有效性、科学性,进一步保障乘梯安全。

检出一片新天地

7月6日,随着最后一个检测器从澳门城市燃气有限公司管道收球筒取出,中国特检院承担的中海石油珠海管道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横琴-澳门输气管道首次内检测现场检测工作圆满成功。作为该院油气管道智能检测机器人科创团队负责人的陈金忠,与压力管道部、中国特种设备检测(澳门)有限公司的骨干力量团队一道,再一次用过硬的技术水平证明了中国制造内检测器技术及装备的实力。

横琴-澳门输气管道全长约14公里,是澳门唯一的高压天然气输送通道,承担着澳门居民、工业、商业用户等用气保障任务,对于澳门经济复苏和民生保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段管线里程虽然不长,但是情况比较复杂。”即使对自身技术水平有着相当大的把握,陈金忠仍然捏了一把汗。该管线是首次实施内检测,其敷设环境比较复杂且服役时间长,涉及到陆地敷设及海底定向钻敷设。“实施内检测作业风险较高,管道壁厚规格也不统一,给检测设备的技术选型和参数计算增加了难点。”陈金忠说。此外,澳门管段收“球”(业内人员把放入管道的内检测器俗称为“球”)筒为非标产品,对检测设备及操作要求较高。即使如此,陈金忠和团队成员还是毅然选择啃下这块“硬骨头”。

为了充分了解检测管线及站场设备,检测团队前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并对风险点进行了充分的分析研究。“比如在收‘球’过程中,团队几乎每次都能准确预判到‘球’过跟踪点时间、‘球’进站时间和过‘球’压差,没有出现突然停‘球’状况或卡阻的误判,保障了内检测作业的连贯和安全。”陈钒说,因为检测过程是在管道不停输、保供的情况下进行,万一出现卡“球”的情况,会影响下游用气的调度计划,严重时会影响整个城市的用气。

面对重重压力,团队成员在时而暴雨时而骄阳的“桑拿天”里一干就是12天。为了不断验证管道能力和提高检测精度,降低作业风险,他们先后发送19次清管器/检测器,包括反复清管、几何变形检测和金属损失检测作业,而每一次发“球”收“球”全程都需要两个多小时,之后还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凭借自主研发的多种规格管道内检测器及数据分析系统,随着油气管道自驱式内检测机器人的应用,依靠整个团队的专业性和职业性,中国特检院提前高质量地完成管道内检测及数据采集工作。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为保证输气管线的安全、合法、合规运营,保障供澳管道本质安全打下坚实基础,为澳门能源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只是中国特检院众多油气管道检测项目中的一个,但这也是中国油气管道智能检测技术装备及产业日新月异发展的一个缩影。于2012年白手起家的管道内检测技术团队,推动了国内内检测技术的进步与推广应用,打破国外检测机构技术与装备垄断,目前自主研发全系列装备24种规格,完成3万公里以上检测,一些研究成果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无论是助力澳门电梯安全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还是涉及陆海复杂场景下的油气管道检测,中国特检院以过硬的政治素质、专业的技术能力,擦亮了“中国特检”金字招牌。

《中国质量报》【市场监管科技之窗】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一“缆”众山小——广东长江电缆有限 ...

  • 夜经济点亮幸福生活

  • 《辽宁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正式发布 ...

  • 以质量求生存 以信誉谋发展——广东 ...

  • 感受千年质量之美——探访河北赵县赵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