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标准天地>>

水源地“商家必争” 新产品标准引领

2023-02-24 14:43:45 中国质量报

水源地“商家必争” 新产品标准引领

包装饮用水市场消费更多元更具个性

□ 本报实习记者 贾润梅

“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消费者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更加注重追求安全、营养的饮用水产品。”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近年来,我国饮用水市场不断创新,在天然矿泉水领域深耕,用优质的水源支撑产品细分化发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目前,我国基本形成四大矿泉水产业基地,分布在珠三角、吉林、川滇藏、长三角等地。作为世界优质天然矿泉水水源地的长白山,以独特优势引领健康饮水新时代。

长白山水源质优量足

2月底的东北,寒气还未褪去。在吉林省长白山深处的莫涯泉泉水正源源不断地涌出。莫涯泉作为珍贵的自涌泉,出水量丰沛且常年保持7°C左右低温,冰凉似雪却经年不冻。据官方统计,吉林省白山市境内已发现的矿泉水和山泉水水源有200余处,这些泉眼每天的自然流量多达46.9万立方米。

凭借质优量足的优势,短短几年间,农夫山泉、恒大、娃哈哈、康师傅等知名企业先后入驻长白山。白山市所属的靖宇县、抚松县、长白县、临江市、江源区均已纳入长白山天然矿泉水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并且成立矿泉饮品科研院所和基地,让矿泉水产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长白山矿泉水具有地质环境独特、资源储量丰富、矿泉类型多样和生态环境优越四大优势。”据国家饮用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主任米晓春介绍,长白山是我国位于湿润地区最大的火山台地山脉,降水经过地下火山岩、玄武岩漫长的溶滤、矿化和运移,源源不断地生成矿泉水,并通过涌泉的形式出露地表。长白山区域大规模、可持续生成矿泉水的地质和水循环条件在我国独一无二,被业内人士誉为与阿尔卑斯山、北高加索山齐名的世界三大优质矿泉水产地之一。

长白山饮用天然矿泉水(以下简称长白山矿泉水)是液体矿产资源,又是饮用水的高端产品。近年来,吉林省政府不断开拓天然矿泉水资源,开展“吉致吉品”区域品牌认证,推动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向区域品牌升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矿泉水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长白山区域矿泉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2021—2025)》(征求意见稿)阐明了吉林省长白山区域矿泉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发展任务和重要举措。

标准指引行业规范化发展

长白山区域矿泉水类型齐全,特征组分含量高,白山市也被国际饮水资源保护组织授予“中国·白山国际矿泉城”。市场上,适合配置婴儿营养品的专用天然矿泉水、瓶装医疗矿泉水、主打年轻化消费趋势的气泡矿泉水等产品不断涌现,长白山矿泉水正以多种形式进入消费者视野,满足不同消费者差异化需求。

记者注意到,作为包装饮用水垂直品类,主打“低钠、淡矿化度、无菌”概念的“婴儿水”(适合婴幼儿饮用的天然水)在电商平台上销量可观。其实,“婴儿水”自从上市以来,一直受到业界和消费者广泛关注。2020年3月,中国卫生监督协会发布团体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适合婴幼儿)》,此后,更多相关产品进入大众视野。

负责该团体标准起草的中国营养学会理事、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研究员何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社会进步,科学喂养受到人们的认同,婴幼儿的饮用水状况也应得到重视。适合婴幼儿饮用的天然水与一般包装饮用水最大的区别是其较低的矿物质含量。我国多数矿泉水按GB 85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生产,矿物质含量较高。婴幼儿对矿物质有特殊需求,限定矿物质含量就成为婴幼儿饮用水的重点之一。“与GB 8537相比,《饮用天然矿泉水(适合婴幼儿)》团体标准对钠、钾、钙、镁等矿物质指标作出了较为严格的限制。婴儿水团体标准中对于矿物质含量和微生物商业无菌的规定,也意味着该品类对水源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何梅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婴儿水水源地,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大兴安岭等地。这些水源地一般具有独特的地质环境和较为良好的生态环境,一定程度上对应了团标中的相关要求。何梅表示,《饮用天然矿泉水(适合婴幼儿)》是对包装饮用水国家标准的有效补充,也是该细分品类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的重要一步。如今,距离该团体标准发布已有将近3年,目前,婴儿水正在团标的指导下实现更加规范和健康的发展。

当前,长白山矿泉水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婴儿水作为其中一个代表也迎来发展。米晓春介绍,目前,长白山矿泉水产能利用率由不到30%提高到32.18%,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百万吨企业占总产能的50%以上。未来,天然矿泉水市场占比将不断攀升,矿泉水产业集中度将加速提高,矿泉水产品结构将持续优化。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江苏常州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

  • 食品安全 你我同查——延安市市场监 ...

  • 湖南省常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春耕 ...

  • 重庆市梁平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

  • 二月二,大批鲜货上市!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