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防控 合力共促 多元保障
山西构建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新格局
本报讯 (记者 秦海峰)2022年以来,山西省深入落实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部署,全面开展食品生产领域风险排查,形成排查、治理、销号的闭环管理体系,构建了科学、系统、精准防控的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新格局。截至目前,全省共排查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8197家、治理风险隐患点17348个,确定了太原食醋、吕梁白酒、晋中肉制品和朔州乳制品4个省级重点食品生产区域、84个市级重点食品生产区域,梳理出共性风险问题18个。
优化顶层设计实施“精准防控”。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制定了《山西省食品生产安全监管重大风险隐患归类和防控措施指南》《山西省食品生产监督检查操作指南》《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清单》等一系列排查检查规范,明确监管标准、工作指引、检查要点,确保市、县市场监管局可执行、会操作、见成效。该局还发布地方标准《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通用要求》,推动企业用细化的规定动作排查风险隐患,落实主体责任。按照风险隐患排查工作部署,建立“一企一档”“一域一档”“一品一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实现食品生产企业风险隐患排查覆盖率100%,问题整改完成率100%。
坚持协同联动形成“合力共促”。为了推动全省食品生产风险防控形成合力、提升成效,山西省市场监管部门努力做到“四个结合”,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四个结合”即将风险排查与日常检查结合,使有限的基层监管人员进一次门、办两件事,节约监管资源,提升排查效率;将重点领域排查与专项整治结合,针对排查中发现的违法使用冰醋酸问题,开展食醋生产领域专项整治,市场监管部门会同公安机关,立案查处食醋生产违法案件20起、拘捕18人;将重点检查与督查督导结合,根据风险排查情况进行分析研判,组织对重点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开展体系检查,对国家及山西省监督抽检通报不合格企业开展“飞行检查”。截至目前,全省共检查58家食品企业,发出警示函督促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将抽样检验与排查检查结合,2022年共抽检1071家食品生产企业的1300种食品,风险排查与抽样检验配套实施、同步开展,排查结果与检验结果互为验证。
务求真招实效实现“多元保障”。面对影响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的重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山西省市场监管局深入分析研判工作中的挑战和突出问题,采取多层次保障措施,将其转变为工作的亮点、特点和闪光点。针对食品生产监管信息数据分散、查询不便等问题,监管部门组织实施食品生产企业信用档案建设项目,对包括食品生产企业主体信息等3大类16项65种数据实现科学归集、整理、加工,为基层食品生产安全监管提供统一标准的信息载体,优化查询服务,推进检查结果运用。他们还专门选调40名基层食品安全检查员,会同第三方专业技术机构,深入120家食品生产企业开展风险排查和交叉检查,通过现场教学,让食品检查员更加深刻理解“查什么、怎么查”,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提供有益补充。结合专项工作内容,该局列出各市工作进度台账,督促各市逐条检查完善、持续巩固提升,并结合明查暗访、督办督导,采取提醒函、警示函、工作进度排名通报等举措,实现压力传导,避免责任悬空。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