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黄义芹 阮涛)近年来,陕西安康石泉县全域旅游格局日渐形成,涉旅产业逐步壮大,随着电子商务、旅游行业飞速发展与消费观念变化,以家庭式小作坊为主的自制特色食品、地域特产食品发展迅速,涉旅散装食品(蔬菜干制品、腌渍食品、发酵食品等)经营商户数量逐年递增。为切实做好散装食品监管工作,石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统筹部署、务实肯干、勇于作为,认真钻研《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探索形成“一个标准规范、两处关口严管、三个到位保障”的散装食品监管模式,并于国庆节期间在后柳镇推广实行,作用明显,成效突出,极大地提升了经营户依法经营意识,规范了经营行为,维护了游客权益,保障了食品安全,促进了涉旅产业稳步有序发展。
一个标准规范。在散装食品监管工作推进上,石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农贸(批发)市场、小食杂店、小超市、旅游景区、车站、校园周边、有食品网络交易行为的网店为重点,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率先出招,由县局统一设计散装食品标签,以一个标准抓规范,聚全局之力于国庆期间对全县散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专项整治,出动检查人员860人次,摸排散装食品经营户515户,制发散装食品标签、食用农产品标签5000余份,全力改善散装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经营现状,有力扭转游客对石泉县整体印象。
两处关口严管。石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监管职能,从生产和销售两处关口着手,扎实排查治理散装食品安全隐患,严防严控散装食品风险。严把“生产关”。精准摸底全县散装食品经营品类,协同行政审批局,对照《陕西省食品生产目录》和《安康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目录》,对流通量大的蔬菜干制品、腌渍食品和发酵食品等进行归类,引导符合条件、有经营意愿的生产单位按规定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生产小作坊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愿意整改规范的提供业务指引,对生产条件恶劣且不予配合规范的进行立案查处,把好“生产关”,确保散装食品生产环节风险可控。严把“流通关”。严查散装食品经营主体准入,规范散装食品经营许可,对新设立的散装食品经营户,依据现场核查情况指导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对已设立的散装食品经营户,从严监管规范经营行为。并重点检查散装食品进货渠道、经营条件、包装标识及宣传用语,定期组织经营户开展法律法规培训,提升其依法经营意识,把好“流通关”,确保散装食品流通环节隐患可查。
三个到位保障。为确保群众食品安全,石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三个到位”保障散装食品监管出实效。领导部署到位。国庆期间,石泉县委书记陈莲同志调研指导后柳镇节日市场秩序,提出散装食品监管要求,为散装食品监管工作指明思路。部门联动到位。石泉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召集后柳镇、县公安局、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及部分散装食品市场主体召开食品安全监管调研座谈会,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充分了解市场主体经营实际困难,重点就规范经营秩序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发动与会各部门依据职能职责提思路方法,明整治措施,形成整治方案。示范引领到位。以个别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小食杂店以及石泉老街、后柳古街等旅游景区为散装食品整治重点区域,制发宣传手册,张贴整治公告,动员群众共同参与整治行动,发挥市场监管协管员、志愿者、农贸市场主办方等社会力量,以重点区域先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巩固提升散装食品监管成效。
石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一个标准规范、两处关口严管、三个到位保障”散装食品监管模式,是瞄准县委“35553”科学定位,始终坚持“353”工作法,在散装食品规范治理与打造涉旅产业品牌过程中探索形成的工作模式,能有力引导地方特色产品从“散兵游勇”走向合法化、正规化、品牌化道路,为乡村产品安全的走出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为打造旅游产业品牌、塑造旅游名县形象贡献了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