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我们市场拿出了40万,市场监管局也指导指导我们怎么升级改造吧!”5月19日,怡景市场负责人给广西梧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打来“求助”电话。
农贸市场主动出资“求改造”这样的场景在梧州市屡见不鲜,然而这些只是梧州市市场监管局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2019年以来,该局创新提出“找痛点,促整改”工作理念,树立了监管权威,督促经营者自觉落实主体责任,初步形成一体化、全过程、高效能的市场监管新机制,获得了梧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也获得了广西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得分居全区第三的好成绩。
软硬兼施,提升市场“星级”
“我以为我走错地方了,”罗女士走入升级后的东山冲市场,十分惊喜地说道,“这里是农贸市场吗?怎么那么整洁漂亮!”
旧东山冲市场由于基础条件差、配套设施匮乏,脏、乱、差状况一直无法根治。活禽行业没有实行存放、屠宰、销售三分离,鸡粪直接落地;鱼行屠杀产生的鱼鳞内脏等污物随意丢弃在地面,污水外溢……前来购物的市民群众常常掂着脚进来,捏着鼻消费,擦着鞋出去。
在市场改造之初各方矛盾僵持,对此,梧州市市场监管局主动把服务工作前置,耐心细致地向市场投资者、经营者说明其中的利害关系:如果不进行升级改造,顾客就会越来越少,市场监管部门也会运用抽检手段,依据检测结果对市场实施信用联惩。
认识到市场监管部门的态度之后,市场投资者、经营者权衡利弊,很爽快地表示愿意配合改造。5月17日,在多方历时一个多月的共同努力下,东山冲市场终于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呈现在市民群众面前。
2019年,该局顺利推动新龙市场和大园塘市场全面升级改造,市场人气愈发高涨。今年,怡景市场、新城、南中等6个市场洞察商机,不甘落后自发投入资金“求改造”。梧州市市场监管局“顺势而上”,提出“软硬兼施”的治理举措。
“软件”方面,出台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标准,全力打造“三好”农贸市场。该局在各农贸市场增加了行业规范制度、公示内容200多项,全市29个农贸市场按照“一日一清洗、一日一消毒、一月一休市、活禽零存栏”的要求,实现了“要保洁、要畅通、要消毒;环境好、秩序好、制度好;不交易野生动物、不养禽、不杀禽”的目标。
而在“硬件”上,则以打造“无水市场”为标杆。为改变各大市场积水潮湿的状况,使市民群众在农贸市场有更好的购物体验,梧州市市场监管局指导新城市场水产行新建排水渠,改进了大东、新城、南中、新兴、怡景等市场水产行的鱼池和摊台的防溢水设施,增加了通道吹风设备;为改善市场整体立面的状况,对新城市场和南中市场进行粉刷,对市场设施进行重新上漆。
为了使监管成效常态化、长效化,该局整理出市场开办者7项、摊挡4项主体责任清单,督促对账销号,有力保障全市29个农贸市场食品安全与环境清洁,群众对卫生状况满意率达90%以上。
由内治外,推进“门前三包”
“铃铃铃”,放学铃声响起,新兴二路小学的学生们陆续排队离校,走在宽阔整洁的道路上嬉笑不断。
而不久前,由于沿路修车店、洗车店常在门前占道修车、洗车,早餐小食店、夜宵摊档占道经营、随意弃物,人行通道污水横流、油迹斑斑、垃圾遍地,“无路可走”的学生、市民们甚至要走到车道上,危险重重。
由于处罚成本低、违法代价小等原因,“门前三包”问题久治难愈、屡治不绝。去年,梧州市委、市政府将“门前三包”工作以中心任务下达,梧州市市场监管局拿出时不我待、勇立潮头的担当态度,毅然将此任务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然而,市场监管部门并没有对企业占道经营、门前卫生等问题的执法权,该如何进行监管呢?
对此,梧州市市场监管局大胆提出“治外先治内”的监管手段。对屡劝不改、安全意识薄弱的店铺,该局依法严查其“内部”违法违规问题,再顺势提出解决“外部”门前三包,经营者都能够积极配合。
对违规的修车店、洗车店,严查其使用的零配件等商品的进货渠道、商品质量等问题,发现商户有索证索票不完善、产品无检验合格证明等问题,当即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
而对于违规的早餐小食店、夜宵摊档,则上手“物理检查”与“化学检查”,在食品安全、亮证亮照经营等方面查找其“痛点”,并运用抽检手段,依据检测结果对经营者实施信用联惩、行政处罚等,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城市治理工作常常存在‘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现象,为此,我局在示范街创建等领域,把硬尺度标出来、硬招数亮出来,有效震慑监管对象,全市15条示范街道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梧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梁泓如是说道。
此外,梧州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区率先建立城市管理领域信用联合监管机制,将城市管理中的违法占道、不亮证照等39类行为纳入社会信用共享体系,2019年对12个违法企业依法实施联合惩戒,对潜在违法行为形成有效震慑。这一做法获得了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批示肯定。
办案开路,“断头路”巧贯通
“就因为这条‘断头路’,明明可以两分钟到达街对面的,我们不得不再多花二十分钟。”家住丰业花园的王先生感慨地说道。
困扰王先生的“断头路”位于梧州市档案局西侧,这条不足70米的道路原本可连通银湖南路与北路,但却因阻隔,家住此路周边的市民只能绕远路到达对面。
在梧州市区这样的“断头路”还有十五条,该如何打破“咫尺天涯”的局面?梧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计划逐步对“断头路”实行贯通。但是在第一条道路——银湖南路与北路间的贯通工作就遇到了梗阻:长期占据着道路的店铺并不愿意拆迁。
耗时三个月,多次与店铺经营者沟通,依旧无果。就在贯通工作陷入瓶颈之时,梧州市委、市政府指派梧州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现场办公。为推进此项工作,该局大胆创新思路:部门联合,办案开路。
“你们要看到我市发展的大方向,与其犟在这里作‘钉子户’,守着不再值钱的房子,不如爽快支持这项民生工程,也不枉我市对企业发展的一贯支持。”梧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邓腾劝说经营者要算清“政策账”“经济账”“感恩账”。
对于不顾大局的个别餐饮经营户,该局以“办案开路”,组织食品药品监管所、餐饮科等执法人员,在证照齐全、食品安全、食材进货、价格、计量等方面查找其违法违规的“痛点”,树立执法人员威信的同时,倒逼餐饮经营户落实主体责任。权衡利弊之后,执拗的餐饮经营户终于转变想法,积极配合道路贯通工作的开展。
前期搬迁很快得以落实,随后该路段顺利完成贯通和改造,大大改善了市民出行环境,也带动了周边商铺火热发展。此后,“办案开路”成为重要方法经验,指导、推进“断头路”贯通系列工程顺利步入“快车道”。
梧州市市场监管局自成立以来,以激发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为主线,创新提出“找痛点,促整改”的工作思路,融合“街长制”与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延伸监管触角,创新推动监管工作与中心工作实现“两促进”“两融合”。2019年梧州市营商环境综合评价排名跃升至全区第5名,其中市场监管便利度排全区第1位。(供稿:广西梧州市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