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蓝天更蓝清泉更清
海南省市场监管局构建地方绿色标准体系助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 邹小阳 本报记者 李 青
今年以来,海南省市场监管局发布一系列地方标准,研究构建全面、科学、严格的地方绿色标准体系,出台实施生态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行业能耗等地方标准,以严格标准倒逼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助力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为严格控制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还海岛一片蓝天,海南省市场监管局与海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发布强制性地方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燃煤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和燃生物质锅炉的大气污染物控制提出更严格的规定,以标准推动锅炉设备更新,全面加强锅炉污染防治管理,确保各种类型锅炉稳定超低排放,推动改善海南省环境质量。
据该标准起草单位中材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相关人员介绍,2021年3月开始,项目组开始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广泛开展调研。标准编制过程中,项目组通过海南省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系统、海南省企业事业环境信息公开平台的数据以及收集的监督性监测报告等,共收集了省内126家锅炉使用单位、139台在用锅炉的污染物监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用锅炉的排放现状。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明确规定现有锅炉的污染源排放管理,以及锅炉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排污许可证核发及其投产后的污染物排放管理等内容。该标准中,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及其化合物等污染物的限值均达到了国内较严格水平,污染物排放限值严于美国和世界银行锅炉污染物排放限值,除液化石油气燃料锅炉的二氧化硫外,污染物排放限值严于欧盟锅炉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同时,海南省市场监管局联合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强制性地方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保障饮水水源地安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该标准的修订坚持宽严相济、分类分级的管理理念,扩大了原标准的适用范围,增加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收集利用内容,着力解决村庄污水横流问题,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生活污水处理要求。
此外,海南省市场监管局把毛纳村作为海南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试点,研究制定《生态文明乡村(毛纳样板)建设规范》系列3项地方标准,涉及“旅游+”产业发展、热带雨林保护和黎族文化遗产保护。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在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黎族文化传承,让村民不拆房、不砍树、不毁田,就能建成生态文明美丽乡村,真正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为后代带来富裕生活的同时,也留下宝贵的自然和人文遗产。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工作部署,该局大力实施标准提升行动,服务海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将《珊瑚礁生态修复 造礁石珊瑚追溯体系》等23项地方标准项目列入2024年第二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涉及智慧监管、养老服务、生态环境保护、气象评估、出口设备再制造、消防安全等。
其中,《珊瑚礁生态修复 造礁石珊瑚追溯体系》《环境空气质量发布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结合海南特色资源禀赋,对珊瑚礁生态修复、环境空气质量、石油化学工业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排放控制、热带雨林和热带珊瑚岛屿生态质量、气候康养指数等技术作出规范,为海南省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