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提升质量内生动力的成功探索
——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邓绩谈《质量革命创造美好生活》
□ 郑建玲
由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上海商学院、扬子江质量发展研究院编著的《质量革命创造美好生活》一书,自6月出版以来,不仅引起了社会各界从事质量工作读者的关注,还吸引了许多普通读者的目光。“通过交流和信息反馈,我们发现,农民工对书中展现的美丽乡村建设内容感觉很好,城市居民对公园革命体验很深,老年人感受到了余生希望。”近日,《质量革命创造美好生活》一书主编,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邓绩在谈及这本新书时,禁不住高兴地说。
《质量革命创造美好生活》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质量创造美好生活这一独特视角,围绕公共服务、物质(有偿)服务、文化服务三大板块,深入解读了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10个行业的质量革命,即城市公园、美丽乡村、中医药、高铁、新能源汽车、电商、旅游、养老服务、就医流程和职业教育,给百姓生活带来的显著变化。该书还首创了消费结构质量系数,勾勒了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生活的指标体系,建立了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核心的“美好生活指数”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全景式展现了中国质量革命的缘由、内涵、路径和成功实践等。
什么是质量革命?《质量革命创造美好生活》一书开宗明义:“质量革命是指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运用新的技术和理念来变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容,促使社会产品全方位质量升级,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生产效率的普遍提高以及社会效益的整体增强上。”
邓绩已在质量研究领域坚持不懈地耕耘了40多年。在提及为什么要编著这样一本书籍时,他说,21世纪以来中国许多行业基于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国内外市场竞争压力以及互联网技术推动等发生的质量革命,对百姓生活改变和影响很大,比如电商和高铁,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购物习惯和出行方式,在促进消费升级和城乡居民生活改善方面作用凸显;现代城市公园享有“城市绿肺”“都市氧吧”的美誉,并扮演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色,是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场所,满足了百姓不断上升的休闲娱乐需要;得益于不断创新的技术,中国新能源汽车让百姓购车有了更多选择,实现了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蜕变,并引领着全球产业的发展。基于此,值得跳出企业、政府的层面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提升质量内生动力的成功探索,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当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邓绩补充道,希望通过该书,记录总结发生在中国的质量革命重大事件,解决供给不充分、不平衡矛盾;向世界展示中国质量革命的过程、经验和成果,扩大中国品牌、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让百姓了解质量革命给他们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引导并推动消费。
值得一提的是,《质量革命创造美好生活》一书还对日本、美国、德国3个主要发达国家的质量革命进行了深入剖析。在邓绩看来,发达国家的质量革命旨在提高竞争力,获取更大利润。“著名质量管理大师朱兰关于‘质量是和平占有市场最有效的武器’一说,对此进行了很好的诠释,日本进行质量改进和提高的成功实践,也是最好的说明。”邓绩认为,中国质量革命以《质量发展纲要》《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等提出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为准绳,围绕“质量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展开,旨在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满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那么,百姓向往和追求的美好生活是什么?《质量革命创造美好生活》一书给出的答案是“八有”,即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所、行有畅达、境有改善、娱有佳乐,涉及百姓“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各个方面。
邓绩表示,当前,中国质量革命在创造美好生活方面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但面对“八有”,需要改进和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其中,公共服务领域的质量改进和提高更是重中之重,包括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高质量供给体系等。以金融服务为例,如何借助好的制度及数字化手段等做好社会保障、健全保险服务,让百姓敢花钱,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其次要注重素质教育,特别是医疗、教育领域的素质教育,因为它关乎生命与成长,从业者素质高低对百姓生活品质的提高至关重要;另外,还要深入洞察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百姓消费的难点、痛点等,迎难而解,真正体现“人民至上”。
对于《质量革命创造美好生活》一书中重点研究的养老服务和职业教育质量革命,邓绩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目前,我国正面临着老龄化的严重挑战,形成了“9073”养老模式,即90%的人选择居家养老、7%的人选择社区养老、3%的人选择机构养老。面对此状况,如何对卧室、厨房、卫生间进行适老化、智慧化改造,让老年人过上幸福生活,大有文章可做。除此之外,老年人对旅游和继续学习需求旺盛,在保证他们出游安全的情况下,如何满足他们异地就医、异地学习的需求,实现老有所为并获得尊重,需要更周到、更便捷、更人性化的服务做支撑。职业教育是解决当前就业难的一个平台,也是培养技术工匠的重要力量,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加强产教融合、如何搭建“双轨制”教育体系、如何提高师生待遇等,是职业教育能被更多家长、学生接受的关键。
很多专家预言21世纪是“质量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日益进步,质量与百姓追求的安全、健康、幸福息息相关,这也是《质量革命创造美好生活》一书带来的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