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干在实处”推动“走在前列”
——重庆渝北区质量强市十年奋斗路纪实
□ 本报记者 谢 旺
去年夏天,重庆铜锣山矿山公园开放,从此,人们多了一个在奇幻山水间畅游的好去处。铜锣山矿山公园入选《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并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生态文明论坛上发布。这是重庆市渝北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坚持质量强市发展的典型案例。
渝北区位于重庆北大门,多年坚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16年成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全区GDP连续2年突破2000亿元,均为重庆市的第一和唯一。
10年来,渝北区立足建设“西部质量高地”的目标定位,把质量优先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深入实施质量强区战略,积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实现了经济社会与质量建设的同步发展,质量水平处于重庆乃至西部领先地位。2021年数据显示,该区产品质量合格率连续3年稳定在94%以上,名列全市前列;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3个、市级技术中心52个;市民质量满意度达82.36%,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满意度分别达85.13%、82.67%;近3年来未发生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以及工程、服务等领域的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树立城市质量旗帜
“我的青春与‘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不可分离。”渝北区市场监管局办公室主任王溯涵回望过去感叹道,2012年,渝北区开始申报创建,2013年,渝北区获批创建,2014年开始创建,2015年预验收,2016年9月颁奖,历时5个年头。
创建工作的难度让王溯涵至今记忆犹新。“创建工作涉及到约30个部门,100多项任务,工作资料厚得可以像人那么高。”王溯涵说。当时,渝北区已经确定全面推进质量强区战略,正处在产业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将创建作为全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为此,渝北区召开了全区动员会,建立了协调和督查机制,深入服务,完善质量激励机制。验收汇报显示,渝北区先后4次修订质量激励政策,奖励面由单一的名牌产品扩大到市长(区长)质量管理奖、标准化、驰名(著名)商标、企业技术中心、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渝北区财政累计投入各类奖励资金3000余万元,落实配套经费660万元,科研和技术改造配套资金1.8亿元。
创建是全区工作,必须家喻户晓,入心见行。那时的渝北区变成了创建的海洋,大街小巷的宣传比比皆是,没有一个渝北居民不以谈质量为荣。政府的服务深入又具开创性,2013年,渝北区设立了区长质量奖,并拟对获奖组织给予10万元的奖励。当时,渝北区很多企业都不知道如何申报这个奖项。渝北区组织了泰山、鸽牌等企业到杭州学习一周。随后,渝北区又邀请权威专家来讲卓越绩效管理课,一天1万元。专家表示,平时,只有省部级的单位愿意出这个费用。
重庆市市场监管局质量发展处处长李天春表示,在早期阶段,多个区县的质量工作一度领先渝北区,但渝北区能成功实现后来者居上,关键就就在于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按照质量强国战略部署,推动形成大质量工作机制,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产业质量竞争力,培育和形成区域质量竞争新优势。
2016年9月1日,渝北区成功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成为全国22个获得命名的城市(区)之一,也是重庆市首个、全国直辖市中第二个获得此项殊荣的城区。渝北区质量强市梦圆,从此深植质量发展基因,树立了“诚信立渝北,质量赢天下”的城市精神。
产业转型升级加速
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成功创建,重构了城市“气场”、更加激发了政府部门的服务精神,也深度润泽了一方产业人。2013年,在权威专家解读渝北区区长质量奖时,来自渝北区各个企业的年轻听众中,有20多岁的王了、杨金明两人。
现下,王了已经是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山科技)副总裁,重庆金山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这家成立于1998年的企业,10年来获得飞跃式发展,其研发的“胶囊内镜”打破了发达国家的垄断和封锁,成为全球唯一成功开发出远程可控胶囊内镜的企业。王了说,渝北区政府在人才、创新、产业化、质量提升、标准化、甚至知识产权贷款补贴等方面给予了企业重点支持,企业每年能获得各种资金补贴数百万元。更令她印象深刻的是,2018年,金山科技的标准化改革遇到极大困难,渝北区市场监管局提供了巨大帮助,经过3年共同努力,金山科技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全面建立并运行实施,获得国家高新技术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小组的全面认可。
2017年,金山科技顺利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企业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同时培养了一批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人才。如今,金山科技拥有专利1200多件,产品畅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效益稳步增长,多款核心产品的临床应用研究登上《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杂志》等顶级医学刊物。如今,金山科技、重庆金山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正在同时筹划上市工作。
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再升科技)的“金牌激励文化”,在中国上市公司闻名遐迩。现在已是再升科技副总经理的杨金明清楚记得,2015年,再升科技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后,渝北区政府部门走访企业,介绍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必要性,该公司董事长听后,要求立即启动相关细化落地工作。经过一系列完善实施,再升科技的“金牌激励机制”已成为业内备受赞誉的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创新之一。
政策宣传主动、办件审批及时、帮扶支持到位……渝北区政府的真抓实干,让企业有信心抓住发展机遇。上市以来,再升科技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38%。为行业解决了多个技术难题,成为行业领军企业。2021年,再升科技高水平科研成果持续产出,研发的航空级隔音隔热毯为中国商飞解决材料“卡脖子”难题,取得了中国商飞颁发的《产品试验资格证书》。同年,再升科技荣获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10年来,像金山科技、再升科技这样的企业在渝北区遍地开花。今年6月,重庆智得热工工业有限公司进入工信部《关于第三批第一年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截至目前,渝北区共有3家国家重点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5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该区共主导参与和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53项,创重庆产品标准贡献奖25个,重点企业100%建立技术标准体系,抢占了产业发展话语权。
渝北区市场监管局局长钟兴武表示,近年来,渝北区着力打造服务和效率最优、成本和负担最低的“营商环境升级版”,渝北区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智能化转型。近两年,智能终端产业迅速崛起,全球所产的手机每20台中就有一台“渝北造”。目前,渝北区财政每年整合不低于3亿元资金,用于支持品牌创新。渝北区品牌扶持政策相继出台,800万元重奖以制度化形式落地。渝北区出台临空海外英才和临空创新人才计划,吸引全球高精尖人才落户渝北。渝北有望在未来实现品牌和知识产权成就方面的重大突破。
经济发展反哺生态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渝北区通过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开发模式,转型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总量始终保持重庆市第一。源源不断的发展红利反哺生态环境保护,渝北区在流域综合开发治理和公园城市建设领域取得了丰富的实践创新成果,促进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形成渝北临空经济发展反哺生态环境保护新模式,为全国临空城市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两山”转化实践经验,成功获得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
2020年,渝北区森林覆盖率达42%,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空气优良天数达335天,优良天数比例达91.5%,长江干流水质保持优良,辖区国控、市控水质监测断面全面达标,全区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达60%,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达94%。
当前,渝北区三大产业结构已经由1.6:51:47.4调整为1.4:32.6:66。渝北区已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和重庆市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和进出口基地、创新资源集聚发展新高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极大减少了资源消耗量,大幅提升环境承载力,渝北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6.57%、25.1%。
当下,渝北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临空产业优势,正吸引大量企业、资金、技术和人才入驻,全区常住人口较2010年增长62%以上,正加速形成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样板和高品质生活示范区。
《中国质量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