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打出市场主体倍增“组合拳”
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得到大力支持
□ 本报记者 秦海峰
压缩政府采购交易时间、大幅提升开办企业便捷度、推行“一业一证”改革……近日,从山西省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传来消息,今年以来,太原市持续创优营商环境,打出市场主体倍增“组合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1—5月,太原市新增市场主体44136户,有效推动经济企稳回升。
今年是山西省市场主体倍增年,太原市通过压缩政府采购交易组织、合同签订时间,降低政府采购交易成本、信用成本,为市场主体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提供便利。
太原市利用山西省政府采购信息化平台,实现政府采购“全程在线、一网通办”,供应商在线参与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全过程“不见面”“免跑腿”,较之前预计节约交易组织时间10天以上;采购人在中标成交结果发出后10日内,按采购文件要求与中标或成交供应商在线签订政府采购合同并公示,较之前节约时间27天以上。
近年来,太原市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合同占采购总规模的90%左右,为中小企业添订单、增动力、稳预期。太原市还提高了政府采购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400万元以下的政府采购项目原则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超过400万元的采购项目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预留预算总额的3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
太原市严格落实支持中小企业政府采购政策,各预算单位规范资格条件设置,降低中小企业参与门槛,灵活采取项目整体预留、合理预留采购包、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组成联合体、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分包等形式,确保中小企业合同份额;调整对小微企业的价格评审优惠幅度,拟将货物服务采购项目给予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优惠,由之前规定的10%提高为10%~20%,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组成联合体或者大中型企业向小微企业分包的,评审优惠幅度由2%~3%提高至4%~6%。
太原市组建了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专班,督导各县(市、区)、各开发区持续创新提升营商环境,加快推动市场主体倍增。在多轮疫情冲击下,市场主体逆势增长。其中,5月新增市场主体16151户。
太原市推行开办企业“一窗通办”,新办企业登记业务“3.6小时办结”。太原市在山西省率先建设企业登记“线上帮办系统”,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在线“一企一策”商事登记业务咨询和“您说我办、免费邮寄”的帮代办服务,群众足不出户,营业执照就能送上门;实行“一照多址”,简化企业设立分支机构登记手续;推行“一址多照”,允许托管公司以自己的住所地址,为无固定办公场所的创业者和新业态市场主体办理集群登记。个体工商户开办服务全面进驻乡街便民服务中心,广泛布设商事登记自助服务一体机,营业执照自助办理、秒批秒办。太原市还为新设立市场主体和“个转企”成功企业免费刻制公章、免费发放税务Ukey;推行“一业一证”改革,试点选取餐饮、便利店、药店等行业,将一个行业准入所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整合优化相关行业综合许可办事指南,企业只需填报一张表单、提交一套材料、申领一张许可证即可营业,进一步降低行业准入成本,实现“一证准营”。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