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记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处一级主任科员王博

2022-04-15 11:18:45 中国质量报

人生能有几回搏

——记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处一级主任科员王博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广大赛会服务保障人员热情周到服务,工作时间表是迎着星星来、顶着星星走,为参赛各方带去春天般的温暖。”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现场,听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重要讲话时,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处一级主任科员王博,仿佛瞬间回到了局领导带领自己和大家一起奋战在冬奥保障一线的日日夜夜。

作为亲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保障工作的市场监管人,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话语,王博产生了强烈共鸣,更对一些激动人心的瞬间印象深刻——习近平总书记讲到“香喷喷的豆包”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习近平总书记又兴致勃勃地说“谷爱凌是爱吃馅饼”,全场会心地笑了,再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习近平总书记提起“外国运动员还喜欢饺子”时,第三次热烈的掌声在会场中久久回响。

“我顿时热泪盈眶,93家生产供应企业严格监管、5764批次食品批批检测、2100余吨运动员食品的签封流转、663万人次餐食的层层把关,这些工作被党和人民看到了,内心非常骄傲、自豪。”4月13日,王博在曾经日日夜夜“战斗”的会议室里接受中国质量报采访,说起参加大会时的情形,他仍然难掩激动之情:“3句简短却饱含深情的话语,3次令人难忘的掌声,是党和人民对默默奋战在一线的市场监管干部的辛勤付出的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是对市场监管干部的最大关心和最强激励。”

在实战中成长

去年12月的一个凌晨,时针已经悄悄指向3点了,可会议室里大家的讨论依然十分热烈。“难道又是一个通宵?”悄悄调整一下坐姿,稍微缓解了一下连日来的疲劳后,王博心里不禁思忖道。

原来,他们正在制定一项关于非运动员的食品安全保障方案。此前,王博已经起草了一份该方案的初稿。

这次会议,由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唐云华主持,召集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与食品安全工作相关的6个处室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大家一起对王博起草的初稿进行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共同完善。

12月的京城,早已是夜凉如水,但会议室里却是一幅春天般的温暖景象。非运动员涉及人数近十万人,他们岗位、身份各不相同,食品安全保障标准是否需要分类指导?不同时段的供应食品,安全如何统一保障?……围绕着一个个焦点问题,大家各抒己见、献言献策。

在王博的记忆里,类似这样局领导、处领导带着一干人马反复论证,一次次将各种方案推倒重来,甚至通宵“推稿”的事情,早已屡见不鲜。而作为团队中负责起草设计方案的人员,王博心中总是苦与乐交织着。

2018年,32岁的王博从部队转业,来到市场监管系统,成为食品安全监管战线上的一名“新兵”。2021年,组织安排他参与冬奥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35岁的王博再次成为一名高龄“萌新”。赛事食品如何抽样送检,没见过;流转单到底如何填写,不清楚。他唯一知道的就是,“双奥之城”的食品安全保障使命重大、责任光荣,必须万无一失。

万事开头难。没有知识积累,王博就遍寻资料、四处拜师,对近年来的各类保障方案“解剖麻雀”,获取信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签封流转这些纸面名词已滚瓜烂熟,但如何才能对冬奥食品安全保障有更加直观的认识?王博想出了一个办法:到重大活动保障经验丰富的企业去“沉浸式体验”!一个月的时间,王博跑了11家食品生产企业、5家食品供应企业、8个中央厨房、21个餐饮服务商以及北京、延庆赛区所有冬奥场馆……随后,他与同事扮演监管人员、发货人员、收货人员等角色,反复演练,形成肌肉记忆。

2021年举行的“相约北京”下半年测试活动,成为王博和“战友们”的第一次“大考”。

曾从军10年的王博想起了自己在部队训练时“作战标图”的老手艺。酒店、场馆、哪些企业供餐,食材从哪采购……所有的点位和信息,都被王博标注在地图上。复杂的冬奥食品保障任务逐渐立体、清晰起来。恍惚中,王博又梦回吹角连营中那一个个点灯熬油的夜晚。当自己和同事一起设计制定的各类保障方案正式印发时,他似乎听到了内心的“拔节”声,成长不期而至。

向最好处努力

2021年11月的一天,凌晨0点30分,王博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我是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外国专家大厦酸奶库存告急,无法满足早餐开餐需求。供应企业位于昌平区的库房中有检测合格货品,需要紧急协调昌平区市场监管局签封流转。”

王博顿时睡意全无。这家酒店内居住的是参加“相约北京”测试赛的外国运动员和国际体育单项联合会官员。他先与朝阳区市场监管局相关人员核实基本情况,确定所需产品品种、数量,再与供应企业确认库存、车辆安排等情况,最后通知昌平区市场监管局驻点人员连夜做好签封流转各项准备。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凌晨3点车辆顺利出发,早餐酸奶如期供应。

作为冬奥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联络员”,王博在纵向上是指挥体系与实际工作的衔接点,在横向上是4个保障业务板块、290余个保障点位、1050名冬奥食品安全保障人员的连接线,王博的冬奥保障工作不仅繁杂琐碎、而且要求时刻“在线”。他事无巨细,认真负责,用心用情做好每一份工作,坚持事不过夜,第一时间将各级领导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指示要求转化为实际举措部署落实,24小时“在线”协调解决各类保障问题。

对食品安全保障来说,检验检测是一道至关重要的防线。“相约北京”下半年测试活动保障工作启动之初,由于不少餐饮企业第一次参加保障,订货时间晚,留给供应企业的备货周期较短,甚至无法满足一个完整的7天检测周期。

在严守标准的同时,王博也积极寻求破题之策。经过调研,一方面,他发现部分供应企业的发货日期较晚或者尚未接到明确订单,提前送样检测仅为抢占先机。于是,他及时改进抽检单填写方式,要求明确标注具体赛事信息,利于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主动把控检测节奏。另一方面,他区分正常、紧急两类供应方式,设计制作供货周期表,要求餐饮企业按供应周期提前订货,最大限度减少紧急订货、加急检测情况。整个冬奥会期间,市场监管部门有序检测5700多批次食品。

从困难中探索

2021年9月初,骄阳依然如火,中央厨房遴选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开展。王博和遴选小组成员们每日驱车150公里以上,在备选企业间来回穿梭。在某家企业查看过生产条件、生产环境和生产能力后,经过专家组认真评估,认为该企业与供奥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无法通过遴选。企业负责人私下把他叫到一边,表示为遴选小组准备了一些中秋礼物,请求通融一下,被王博严词拒绝。

确保供应运动员食品绝对安全是冬奥食品安全保障的重中之重。为运动员提供的678道菜品涉及17类450余种食材,来自全国20省份的172家食品企业和种植养殖基地,重量超2100吨,任何一批食品都不容有失,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在领导带领和同事帮助下,他探索出一条以运动员食品总仓为核心,食品产业链、供应链全程防控的新路子。对企业实施“一企一策”“一品一人”监管,对猪牛羊“头头检测”、对其他食品批批检测,严把出口关。由于缺乏总仓建设、运行经验,他四处取经、反复推演,提出集中贮存、集中供应、集中监管和统一配送的思路,与同事们一起解决驻点监管、安保等难题,一步步推动总仓从蓝图变成现实。赛时,食品总仓为冬奥“三村”配送食品809吨,畅通“两地三赛区”运动员食品保障“生命线”。

在冬奥保障期间,王博将北京市场监管部门千余名驻点食品安全保障人员的辛勤付出融入字里行间,撰写的冬奥保障工作信息、总结被北京市委市政府信息刊物采用7篇,被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两次,被市场监管总局主要领导批示两次;两篇保障工作介绍在北京市委刊物《北京工作》上全文刊登,多篇文章在省部级报纸、杂志上发表。因信息工作表现突出,他两次被北京市冬奥运行指挥部通报表扬。

七年磨一剑,砥砺再出发。如今,王博表示自己将在伟大的北京冬奥精神指引下继续前行,积极投身于“双奥之城”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中,与首都市场监管事业“一起向未来”。

采访手记

4月8日,148个集体、148名个人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和突出贡献个人称号。作为市场监管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代表,王博在采访中多次表示,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属于全体市场监管人。北京市市场监管系统近2000名干部直接参与冬奥保障工作,1050名干部实施24小时食品安全驻点监管,550余名干部入场封闭管理,是大家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才有了这枚沉甸甸的“军功章”。

采访中,王博还分享了一个参加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的小故事。按照会议要求,于4月6日起,全体受表彰集体代表和个人在日坛宾馆进行为期两天的集中隔离。集中隔离前,处领导指导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全体干部致中国冰雪健儿的一封信》,并反复嘱咐他要多向中国冰雪健儿介绍冬奥市场监管故事。

隔离期间,王博为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讲述了国家速滑馆制冰用压力容器如何打造“最快的冰”,为滑雪运动员谷爱凌介绍了她喜爱的韭菜盒子背后的“从源头到餐桌”的全链条食品安全保障措施,向中国花样滑冰队主教练赵宏博介绍了首都体育馆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保障情况。中国冰雪健儿纷纷表示,中国体育代表团创造的历史最好成绩离不开市场监管保障工作的支持,为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的辛勤付出点赞,并在《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全体干部致中国冰雪健儿的一封信》上签名留念。

如同有了冰雪健儿在赛场上的努力拼搏,才有了北京冬奥会上的佳绩。同样,正是有了无数市场监管人的辛勤付出,才有了“真正无与伦比”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相信所有市场监管人将与王博一道,从伟大的北京冬奥精神中汲取前进力量,为市场监管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各地农民抢抓农时进行春耕春管

  • 中国机器人“服务员”成为比利时餐厅 ...

  •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合肥循环经济示范 ...

  •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练市某电气科技有 ...

  •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镇集中发展标准化水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