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八版>>

舌尖上的非遗:是美食  更是传承

2022-03-01 12:28:01 中国质量报

四川手擀大刀金丝面需要经过“五推五压五擀”多道工序,面皮薄如蝉翼,再用大刀切成可穿针引线的细丝。被列入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图为第三代传承人杨永福用金丝面展示穿针绝活。 张 浪 摄  

河北(河间市)驴肉火烧讲究“七分火烧三分驴肉”,其皮有四绝,“色如金、酥如雪、薄如纸、形如书”。被列入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图为制作技艺传承人李春秋(左)和徒弟展示薄如纸的火烧皮。 翟羽佳 摄  

过桥米线发源于云南蒙自,历经300年传承,如今已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图为蒙自米线店工作人员正在装盘配菜。 刘冉阳 摄  

四川省宜宾市思坡镇的酿醋史已逾千年。思坡醋传统酿造技艺遵循古法,以生麸皮、糯米为主料,辅以108味中草药。被列入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图为在思坡镇思坡醋业有限责任公司,传承人江志聪和师傅们一起晒醋。庄歌尔 摄  

金华火腿起源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图为大量火腿在生产车间内自然发酵。王 刚 摄

江西省乐平市临港镇杨村的“乐平古法酿酒技艺”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酿酒技艺全过程均严格按传统手工艺操作。被列入乐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图为古法酿酒技艺传承人方焰林(右)父子正把封存多年的谷酒开坛取酒。朱定文 摄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空心面因面条空心而得名,其历史悠久,制作考究,需要经历和面、开条、上杆等72道制作工序,具有纤细、味美、久煮不烂等特点。被列入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图为空心面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发喜在抻面。瞿宏伦 摄 

贵州省遵义市的豆花面柔软滑爽,辣香味浓,是遵义人的一种独创。被列入遵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图为工作人员在为顾客制作豆花面。罗星汉 摄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一都村成 ...

  • 安徽省淮北市相东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 ...

  •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市场监管局开展2 ...

  •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市场监管局开展春 ...

  • 重庆开州:食品安全教育走进校园受欢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