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期待“按日计罚” 筑牢安全生产红线

2021-01-25 10:36:36 中国质量报

□ 张淳艺

1月20日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的安全生产法修正草案,进一步加大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负责人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草案在现行的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基础上,普遍提高了对违法行为的罚款数额;增加生产经营单位被责令改正且受到罚款处罚,拒不改正的,监管部门可以按日连续处罚。

(据1月21日《新华每日电讯》) 

“按日计罚”并非新事物,此前已经在环保领域广泛应用。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九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实践证明,“按日计罚”有力破解了环境治污“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顽疾,大大提高了企业配合整改的积极性。以重庆为例,没有实施按日计罚时,企业违法行为改正率只有4.8%;实施按日计罚后,企业违法行为改正率迅速提升至84%。

如今,“按日计罚”拟引入安全生产领域,无疑值得期待。根据现行《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违法行为逾期未改正的,最高可处100万元的罚款。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了罚款上限,反倒让企业吃了“定心丸”。不管拖到什么时候整改,监管部门最多是按规定顶格处罚。看清执法底牌后,一些企业便肆无忌惮地耍起无赖,对于责令改正装傻充愣,想出种种办法敷衍塞责。

安全生产领域有一个著名的“海恩法则”,即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表明,任何事故的发生看似偶然,实则是各种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都存在从萌芽、发展到发生的演变过程。有关部门开展执法检查,就是帮助企业及时发现事故苗头,监督其消除问题隐患。如果执法部门已经发现问题并责令企业整改,却因为处罚力度有限,导致企业有恃无恐,无视安全隐患,最终量变引发质变,酿成安全事故,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也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必须加大企业违法成本,增强法律法规的威慑力。“按日计罚”的意义就在于消除违法行为带来的非法收益,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对于企业来说,“拖字诀”不能继续念了,不再是“早改晚改一个样”,拒不改正意味着罚款不断累积,这样的经济账企业自然算得清。企业作为理性经济人,拖而不改带来的损失远远大于收益,“按日计罚”有助于引导其树立守法的自觉性,主动配合有关部门纠正违法行为。

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事故总量持续下降,但重大事故仍时有发生。近期发生的重庆永川吊水洞煤矿重大火灾事故、山东栖霞笏山金矿事故,再次暴露出安全生产基础性、源头性问题,为我们敲响警钟。此次安全生产法修正草案提请审议,在普遍提高对违法行为罚款数额的同时,对拒不改正的增加按日连续处罚的规定,很及时,也很必要。只有加大违法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才能筑牢安全生产底线,保障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排污要有“身份证”

  • 别让弹窗广告 成为网络“毒”窗

  •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市场监管局开展酒 ...

  • 郑州市两座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正 ...

  •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