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八版>>

“国民美食”沙县小吃从案板跃上“云端”

2020-11-26 11:27:15 中国质量报

□ 林 超 秦 宏

“砰、砰、砰”,11月23日,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沙县小吃技艺传承人李贤锦反复用木槌在案板上捶打一块猪肉,向游客展示如何制作沙县小吃的招牌菜“扁肉”。经营沙县小吃20多年,他挥舞木槌的右臂明显比左臂粗了一圈。

“打扁肉如今大部分都是用机器完成的。”李贤锦说,原来手工捶打两斤扁肉得花1个小时,如今用机器只要几分钟,口味、品质基本不变。

用木槌反复捶打猪腿肉上千次,是制作泥状扁肉馅的诀窍,也是沙县小吃自称“千锤百炼的美食”的由来。在过去的20多年里,李贤锦和其他小吃业主正是凭借“千锤百炼”的劲儿,将8.8万家沙县小吃门店开到了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创造了年营业额近500亿元的“国民小吃”品牌。

物美价廉的沙县小吃,凭借近年来的现代化创新,高强度劳动已成为历史。在沙县小吃产业园区内看到,沙县小吃“四大金刚”的制作方法均完成了升级:除了扁肉可以依靠机器自动捶打,拌面也用上了自动捞面机,蒸饺来自中央厨房统一制作和配送,炖罐可用半成品材料制作。

“原来小吃业主每天一睁眼,就要花数小时买菜、加工、备料,占用了大量精力。如今已经有约50%产品可以使用半成品加工,至少减少近三分之一的操作时间,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沙县小吃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鑫说。

据了解,在推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沙县致力于保留沙县小吃“老味道”。比如,为了留住花生酱的传统香味,三明沙阳食品有限公司放弃了高效的电磨,而是使用电机驱动石磨的生产方式。公司总经理邓慧珍说:“我们希望保留传统风味,这是小吃产业的灵魂。”

创新,不仅让沙县小吃在激烈的餐饮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且产业链开始逐渐延伸。包括配料、餐具、休闲食品在内,沙县目前研发出的小吃相关产品已有1000多个品种。仅在沙县小吃产业园区内就有相关加工企业72家,年产值3亿多元。

如今,沙县小吃最大的创新思路在“云端”。张鑫说:“小吃餐饮集团已有1600多家门店实现经营数据上云。在数字化信息平台上可以随时看到供应链上的实体店经营、外卖、现金流、采购等数据,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反应。”

“利用互联网技术工具,打破门店经营固有的边界,建立起沙县小吃自己的供应链、收银体系和互联网销售,是沙县小吃下一步要做的大文章。”沙县县委书记杨兴忠说。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福建省龙海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特种设备 ...

  • 深圳市正式实施《深圳经济特区电梯使 ...

  • 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龙湖工业园外贸出 ...

  • 河北省黄骅市培育壮大压力容器运输专 ...

  • 江苏省靖江市工业园区企业销售与生产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