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省际合作发挥抽检监测作用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保障
东北三省一区携手保障食品安全
本报讯 (纪祥勇)近日,根据《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合作协议》的有关规定,东北三省一区市场监管局(厅)联合召开了2020年上半年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云端交流会议。此举旨在加强东北及内蒙古之间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工作,提升区域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和应对能力。
会上,各省(区)局(厅)分别结合本地实际,介绍了今年上半年食品安全抽检监测、预警交流、核查处置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通报了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情况,分析食品安全风险点,交流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并围绕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工作和东北区域协作机制建设进行了深入研讨。作为轮值主办方,2020年上半年,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组织完成监督抽检3975批次,其中合格样品3915批次,不合格样品60批次,样品不合格率为1.51%;组织完成专项抽检2073批次,其中合格样品2048批次,不合格样品25批次,样品不合格率为1.2%;组织完成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任务2142批次,其中合格样品2127批次,不合格样品15批次,样品合格率为99.30%。
为使食品安全风险信息通报规范化、制度化,与会人员讨论了《东北三省一区食品安全风险信息通报制度(试行)》。该制度规定:信息通报应坚持“自愿合作、信息共享、互认互通、学习交流”的原则;各省(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指定食品安全风险信息通报联络员,定期通报相关食品安全信息,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信息通报运行机制;根据通报内容,通过分析报告、情况通报、信息简报、不合格(问题)样品信息等形式通报信息。同时,探索现有信息数据系统的互联互通,逐步实现区域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共享共用。
为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保障食品安全,东北三省一区拟联合组建由食品安全、营养、农业、食品工程、食品检验、标准、法律等相关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专家库,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明确专家主要职责,专家应当具备的资质条件,专家的管理、工作纪律要求等,为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提供强劲技术支撑。
据介绍,东北三省一区将增强省(区)际间的合作效能,发挥抽检监测作用,提升食品安全风险发现、研判、预警、交流能力,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更为坚实的技术保障。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