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发布消费维权舆情报告称 直播带货负面信息日均5600条
晒“红黑榜”倒逼企业规范行为
□ 本报记者 王惜纯
直播带货负面信息日均5600条;部分主播特别是“明星”主播在直播带货过程中涉嫌存在宣传产品功效或使用极限词等违规宣传问题;产品质量货不对板,平台主播向网民兜售“三无”产品、假冒伪劣商品等;直播刷粉丝数据、销售量刷单造假“杀雏”;售后服务难保障……6月2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发布“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并直接点名罗永浩、得物App、国美等直播平台。
“6·18”电商大促圆满收官。天猫和京东各自发布的销售数据显示,大促期间,两家电商平台累计下单金额分别达到6982亿元和2692亿元,双双创下新纪录。然而,在这场承载了更多期望,也展现出更多希望的18天“年中大促”活动中,不乏消费者的各种吐槽。
中消协表示,在6月1日至6月20日共计20天监测期内,共收集相关消费维权类信息648.8万余条,日均信息量32万余条。监测期内,通过舆情监测系统共监测到“吐槽类”消费维权信息123.3万余条,占消费维权信息总量的18.99%。此类信息体现了消费者对其所接受商品和服务的负面评价,兼具引发消费维权负面舆情的“敏感”属性,该报告将其归纳表述为消费维权负面敏感信息,并着重进行分析。
监测发现,今年“6·18”促销活动期间,消费维权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带货、价格竞争、短信骚扰、红包活动、假冒伪劣等方面。
例如,多位网友反映,罗永浩直播间相同产品价格比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贵出不少,不符合直播间宣传的“全网最低价”。经过比价发现,罗永浩团队在直播中售价2448元的录音笔,其他电商平台只要2398元。一款台灯,罗永浩直播间售价279元,而其他平台上售价为269元。在直播中,老罗刚喊完“上链接”,多个平台立刻给出了“低过老罗”的价格。“低过老罗”一时成为网络热词。
据介绍,监测期内,共收集有关“直播带货”类负面信息11.2万余条,日均在5600条左右。从本次监测的舆情反馈来看,直播带货的“槽点”主要集中在直播带货商家未能充分履行证照信息公示义务;部分主播特别是“明星”主播在直播带货过程中涉嫌违规宣传;产品质量货不对板,平台主播兜售“三无”产品、假冒伪劣商品等。
此外,中消协监测期内,共收集得物App有关负面信息8735条,主要涉及假冒伪劣、鉴定费、优惠券等问题。
中消协方面称,尽管监测到的“吐槽类”消费维权信息仅占消费维权信息总量的18.99%,但综合分析不难发现,槽点背后的问题苗头值得警惕:火爆的直播带货营销场景中,平台责任意识、品质意识缺失的现象;以价格引流量的促销竞争中,无视消费者合法权益与良好感知的做法;短信促销的频繁精准轰炸中,消费者“防范意识疲劳”“选择默认侵权”的现象;以红包邀约消费者互动的游戏中,诚信与尊重元素含量缩水、消费信心值被损耗;电商多头格局态势下,个别购物App平台公然出现的霸王条款、奇葩规则。
线上舆情的消弭与纾解,取决于线下“实情”的疏导与处置。中消协呼吁,通过释法赋权、依法监管以及制定行业规范等途径推动和约束直播带货行为进入法治轨道;创新网络消费维权机制,通过建立网络促销消费投诉公示制度、晒“红黑榜”倒逼企业规范行为;加快推进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立法进程与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引导活动并重,从而实现对消费者保护个人信息意识的“高唤醒”;建议加强对电商平台的培训引导与广泛监督,对违法违规行为、霸王条款、奇葩规则等坚持露头就打等,切实保障消费者品质消费的良好体验。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