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第一步 推动路路通
“开办企业一窗通”持续改革升级激发深圳经济新活力
□ 本报记者 傅江平
做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是营商环境优化的第一步,其中又以“开办企业”服务为先。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六稳”落实“六保”的重要举措,围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推出“开办企业一窗通”3.0版本,并在短时间内完成服务的二次升级,不仅推动了深圳市商事登记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提升了民众满意度,也点燃了注册登记的热情,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带动了多个行业实现逆势增长。
“开办企业一窗通”3.0版本的魅力在哪里?深圳市企业注册局副局长钟鑫表示,“开办企业一窗通”3.0版本具有诸多在过去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是1个环节。通过打通市场监管、税务、社保、公安、公积金等各业务部门的数据接口,整合多个部门的业务表单,将5个环节压减为开办企业一个环节。一个窗口即可一次性申报营业执照、刻制印章、申领发票、员工参保登记、公积金开户登记等业务。二是1天办结。开办企业申请半天内予以核准,后续刻制印章、申领发票、员工参保登记、公积金开户登记等事项半天内办结。三是全程“零跑动”。提供24小时网上申报服务,企业可以选择邮寄领取方式拿到营业执照、发票和公章,网上领取电子营业执照等,实现足不出户办企业。四是全程“秒批”。以数据集中、共享为支撑,初步实现设立登记、员工参保登记和住房公积金开户登记环节“秒批”。
为了走好激发市场活力的第一步,1月22日,深圳印发了《深圳市推进开办企业便利化改革工作方案》,明确了“减环节、压时间、降费用”3个服务升级方向,为“开办企业一窗通”3.0版本的快速面世筑牢了基础。5月,深圳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深圳市公安局、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再次升级“开办企业一窗通”系统。用时5个月完成了“开办企业一窗通”3.0版本从创新到成熟的过渡。
以“开办企业一窗通”3.0版本为基础,深圳市市场监管局顺势推出了有限公司设立登记“秒批”、5G智慧化国际化行政服务大厅、政务事项街道社区通办通取等一系列全国领先的改革举措,推出一大批“不见面审批”“秒批”“容缺办”“无感申办”政务服务事项,设立政务咨询热线,建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通过占领技术高地,不断传播政务服务的正能量,使市民办事的便捷度不断提升。
目前,深圳各区行政服务大厅均针对“开办企业一窗通”服务设置了人工服务窗口,可为申请企业现场发放营业执照、公章、发票等,或者将营业执照、公章、发票等在两个小时内一次性邮寄给企业。全程办事无任何行政事业性收费,“开办企业一窗通”3.0版本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好评。
“自从‘开办企业一窗通’服务改革以来,企业登记注册热情持续高涨,推动了我市经济加速复苏。”钟鑫说。据介绍,今年1-5月,深圳市新设立企业数量为11.6万户,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8%,呈现逆势增长的可喜局面。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新气象。1-5月,深圳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同比增长近三成。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增企业9387户,同比增长23.9%;数字经济新增企业3144户,同比增长90.2%;生物医药新增企业2222户,同比增长42.8%;高端装备制造新增企业2182户,同比增长24.6%;新材料新增企业739户,同比增长48.7%;海洋经济新增企业67户,同比增长81.1%。
截至5月底,深圳累计共有商事主体337万户,其中企业211.3万户,个体户125.7万户,全市每千人拥有企业157.2户,创业密度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可以说,创新落实“开办企业一窗通”,推动深圳市实现了从企业注册到产业繁荣再到带动更多企业注册成立的良性发展闭环。海量新兴企业特别是高技术新兴企业的入场,也直接助力深圳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产业爆发潜能巨大。
下一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发挥大市场大监管的优势,继续抓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从“企业开办”服务着手,以点带面实现深圳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助推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