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质量出品>>质量时评>>

理性对待“添加” 莫再误读误导

2024-03-20 14:30:09 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商家所有的营销套路,概言之无非两种:放大其有,突出其无。“有”当然是人之所好,“无”当然是人所不好。套路本无罪,问题在于,营销之“有”“无”必须是真实的、符合科学精神的,否则就是忽悠,终会被识破、遭唾弃。

现在市场上有不少宣称“零添加”的食品,走的就是典型的“突出其无”的路数。近日,上海市消保委联合上海营养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14个网购平台100个直播间进行监测,发现其中有83个直播间涉及“无糖”等相关产品,涉及“零添加”产品共66件。而从主播口播、网页详情页和产品标签与检测结果对比看,名不副实的占比接近一半。有些产品宣称“零添加”只是营销噱头;有些产品根本不需要添加色素或防腐剂却宣称“零添加色素”“零添加防腐剂”,这样做是一种误导。

商家为何要打“零添加”这张牌?为了迎合消费时尚。现在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和饮食健康,但他们缺乏相关科学知识,想当然地认为“纯天然”“零添加”的食品更健康,并盲目追捧。但事实上,这是对“添加”存在误读的结果。

以生活中常见的酸奶为例。有不少商家宣称其产品“不添加增稠剂”。增稠剂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被加入酸奶中用以防止产品凝冻散碎和乳清析出,这是业内几十年来的常规做法。常用的增稠剂有3种:植物胶质、明胶和改性淀粉。从基本构成看,这些增稠剂均无害,可以放心食用。而从实际功能看,它们对人体健康还是有益的——延缓餐后血糖上升;喝酒前喝点有增稠剂的酸奶,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相反,倒是那些不加增稠剂的酸奶,在储运过程中被颠簸晃动,变得汤汤水水的,不好看也不好喝了。

误读之“误”,多缘于“读”得不对或没“读”对。去年6月,由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发起的《中国消费者食品添加剂认知调查》(以下简称《认知调查》)显示,有62%的受访消费者认为“长期大量摄入食品添加剂有害健康”。专家指出,目前许多消费者并不真正了解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的物质,才能被称为食品添加剂,它们在合法使用的情况下是安全的。在评估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时,食品安全专家会充分考虑“终生”“每天”“大量摄入”等极端情况,而网上所谓“长期大量摄入有害健康”几乎不可能出现。此外,国家标准在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时是要“算总账”的,人们担心的“叠加效应”已涵盖在内。

《认知调查》还显示,有66%的受访消费者认为“零添加”“零防腐剂”的食品更安全。其实,这是商家长期进行“恐慌营销”所造成的恶果之一。商家利用了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不信任和担忧,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强化了“食品添加剂有害”的认知。从科学角度讲,“零添加”“零防腐剂”并不会更安全,商家如此宣称,除对消费者造成误导之外,还会对其他产品形成“污名化”和不正当竞争,不利于食品行业良性发展。

不少人谈食品添加剂而色变,很大程度上是被那些非食品添加剂物质给“带偏”了。三聚氰胺、瘦肉精、孔雀石绿、苏丹红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角”,都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但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人(《认知调查》的数据显示有近八成之多)将其误认为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被妖魔化,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消费者混淆了食品添加剂与违法添加物。近年来,有关部门、食品行业围绕食品添加剂做了大量科普,但很显然,这项工作还要加大力度推进。

最后要提醒企业商家,从技术上讲,“零添加”并无壁垒,任何企业都能做,而以此标榜,则是玩噱头,忽悠消费者。为长远发展着眼,还是把心思用在正途,扎扎实实做产品、认认真真抓质量、兢兢业业谋发展,这才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

《中国质量报》【观象台】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环保、健康、安全都要有 全新雅阁e ...

  • 长安第二代UNI-V 用技术实力打 ...

  • 车企品牌:加速布局高端化  品质支 ...

  • 支付服务:增强包容性 提升便捷性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 问题莫“跟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