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品牌>>品牌培育>>

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数字探源 海信携手供应商质量创新

2023-11-01 12:33:11 中国质量报

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探源 海信携手供应商质量创新

一、简介

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信集团”)坚持“诚实正直、务实创新、用户至上、永续经营”的核心价值观和“技术立企、稳健经营”的发展战略,立下质量管理“七条军规”:质量不能使企业一荣俱荣,却足以使企业一损俱损;用户是质量的唯一裁判;技术创新是产品质量的根本;善待供应商就是善待自己;质量就是人品;创新是重要的,但绝对不能以创新为由改变质量标准和传统但仍适用的方法;质量是企业业绩的红绿灯。

海信集团基于国际标准ISO 900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涵盖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并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来确保产品符合客户的要求和期望。

此外,海信集团积极推动数字化发展,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工具,实现研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售后等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能够灵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竞争力提供强大技术支持。

二、案例背景

2020年,海信集团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在影响产品直通率和导致工时损失的因素中,物料因素占比较大,供方来料问题突出。为实现海信产品质量、效率双提升的目的,以上问题亟待解决。然而,在传统的质量管理方式中,质量数据缺乏有效记录,存在各模块质量数据无关联、无法有效应用、难以支撑高效决策等突出问题,无法满足供方快速追溯、质量管理前置等新要求,质量管理数字化创新迫在眉睫。

海信集团通过制定全流程质量管理方案,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措施,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达到最高标准。建设QMS系统,并打通SAP、PLM、SRM、MES、WMS、CRM等13套内部系统及多家供方系统,实现全链路数据收集,辅助企业全面及时掌握各环节质量情况。沉淀业务策略规则,构建全面质量管理模型,完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指导各环节质量管理工作,有效减少质量问题发生,提高产品可靠性。通过数字化质量管理创新与实践,实现供方质量标准提升和过程质量前置,促使来料质量大幅改善,推进质量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高效,帮助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更加可靠和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三、主要做法

海信集团针对供方质量亟需提升的问题,采取质量管理变革创新举措,联合采购资源、SQE对有主要影响的供方进行识别并大力开展供方资质整顿,组织供方进行检验方式方法对标以及MSA测评培训,对供方进行约谈、稽核、帮扶及淘汰等,并依托数字化手段,深入供方过程人机料法环测,通过QMS系统延伸实现对供方制程的监控和管理,完成供方过程质量前置,提升供方质量管控能力,促使来料质量改善,从而达到海信集团产品质量、效率双提升的目标。

(一)基于PDCA原则制定全流程质量管理方案

质量策划。依据选定物料品类关键特性及实际到料表现,结合5M1E因素影响、监控必要性及实际投入需求,确定从人、机、测3个维度对供方质量进行监控,监控项类别随质量表现持续修改完善。通过信息化系统结合监控项及预警规则,实现对供方过程质量的及时监控。

质量控制。分阶段,依托信息化系统,监控供方人、机、测3要素波动,并做全系统预警管理及预防控制,保证监控内容应做必做及时做。开展持续性供方质量专项稽核,与供方协同开展赋能帮扶提升活动,提升供方质量控制能力。

质量改进。结合物料上线生产实际表现及可靠性试验结果,验证供方质量水平及系统信息真实性,在系统内实现预警/闭环改进管理,实现质量持续改善的PDCA循环。总结复盘已落地的管理方案,将经验标准化,并复制推广相关管理经验,推动物料交付质量持续改进。

(二)打通上下游供应链,实现端到端的全过程追溯

海信集团贯通SAP、PLM、SRM、MES、WMS、CRM等13套内部系统及多家供方系统,以产品条码、标识为载体,建立从研发质量、供应商原料质量、制造生产过程到客户使用售后质量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数据链。海信集团QMS系统每日根据供方提供的信息判断是否触发预警,触发预警后通知对应物料管理人员,判断是否需要供方改进,来料后根据此次来料对应生产批次质量情况进行动态检验,并提供相应的分析图表,以实现对供方过程质量问题的及时跟进和闭环管理。

此外,海信集团还为不具备信息化系统条件的供方,搭建扫码系统,规范供应商端条码、工单、箱码等信息,实现信息的关联绑定,为产、供、销等生成及贸易环节,提供一套可靠的代码标识服务,实现对供方过程质量数据的自动采集,实现质量前置管理,将问题关闭在供方端。

(三)通过数字化沉淀构建全链路质量管理策略

通过数字化沉淀、串联、匹配,实现质量管理的完整闭环,建立全链路质量管理模型,提升全链路质量管理能力。具体概括为6个步骤:通过流程线上化建设,将核心信息数字化落地建设,奠定数据基础;将质量管理前期的质量标准指标数据,与质检过程数据、售后舆情数据进行精准匹配;通过售后质量数据反向验证及评估,判断质量管理过程和质量设计的有效性;通过数字化闭环的结果,产出改进建议;沉淀业务策略规则,并结合动态业务数据进行自动化测算,为决策提供依据;基于历史案例,构建质量管理模型和算法,并结合沉淀的业务大数据,通过训练和优化模型和算法,实现全过程系统自动化。

通过以上创新举措,主要解决了供方追溯难、质量管理滞后、来料检验IQC随机等问题。原有问题大致有3类:追溯难,出现问题时对供方生产过程难以快速追溯,往往依赖供方反馈,较为被动;管理滞后,质量管理以“救火”为主,不能实时掌握供方过程质量信息,缺少供方质量的正向管理;IQC随机,来料批次在供方的质量状态不清楚,随机抽检无针对性,容易漏检。

四、经验启示

(一)先进性

通过数字化管理,实现质量前置管理品类;取消IQC检验环节,实现质量异常问题在供方端闭环;降低检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有效性。系统预警并触发不同的供方管理方案,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后才允许进行出货,提高供方质量管理效果。

(二)独特性

海信集团通过为供应商部署边端扫码系统,实现生产信息、库存信息和质量信息的实时自动收集,并与海信集团数据库进行协同,实现供方端的质量提前管理和管控。

(三)可复制推广性

海信集团数字化质量管理创新与实践具备较广泛的适用性,可以在机械制造、电子电器、航空制造、汽车制造等离散制造业企业复制和推广。通过取消IQC检验、供方质量异常表现分级管理和供应商云边协同等举措,提升质量管理效率和效果。

(四)经验体会

海信集团认为,要与供方充分沟通,取得供方的配合与支持,确保质量管理方案和相关举措顺利实施。需要在实施供应商云边协同时,确保供应商系统的兼容性和稳定性,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在推广过程中,需要制定详细的培训和推广计划,确保相关人员能够理解质量管理方案,并掌握数字化质量管理系统的操作。要持续关注和监控数字化系统运行情况,及时修正和改进,保证持续有效。

(本报记者 王雅雯 整理)

《中国质量报》【数字化质量管理创新与实践典型案例(九)】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河南省渑池县市场监管局质检中心主动 ...

  •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阅海公园秋景

  • 凝聚力量 创造辉煌——访中国一拖集 ...

  • 江西省南丰县市场监管局结合食品安全 ...

  • 江苏省泰州市药品检验院开启“千企专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