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品牌>>食品>>

浙江省象山县市场监管局关于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情况的通告(2023年第2期)

2023-01-16 23:58:29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2023年1月16日,浙江省象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情况的通告(2023年第2期)。

象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情况的通告(2023年第2期)

象山局发布的《象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环节监督抽检信息公告(2022年第12期)》,涉及我县5家生产经营单位监督抽检不合格。现将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情况通告如下:

一、抽样编号为XC22330225312332300的豇豆核查处置情况

(一)抽检基本情况

象山永欣生鲜店销售的豇豆,克百威项目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绿城农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二)核查处置情况

象山永欣生鲜店销售经检验不合格的豇豆的行为,违反了《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项之规定,属于销售农药残留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用农产品的违法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鉴于当事人在进货时向上游供货单位索要了营业执照,进货票据,检验合格报告,履行了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等义务,能够如实说明进货来源,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采购的食用农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象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3年1月10日作出编号为“象市监不罚〔2023〕1号”的行政决定:不予行政处罚。

二、抽样编号为XC22330225312332295的韭菜核查处置情况

(一)抽检基本情况

象山西周荣鑫超市销售的韭菜,腐霉利项目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绿城农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二)核查处置情况

象山西周荣鑫超市经营农药残留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韭菜的行为,违反了《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项之规定,属于销售农药残留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用农产品的违法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鉴于当事人在进货时向上游供货单位索要了营业执照,进货票据,检验合格报告,履行了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等义务,能够如实说明进货来源,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采购的食用农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象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3年1月13日作出编号为“象市监不罚〔2023〕3号”的行政决定:不予行政处罚。

三、抽样编号为XC22330225312332249的韭菜核查处置情况

(一)抽检基本情况

象山姚李蔬菜店销售的韭菜,腐霉利项目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浙江公正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二)核查处置情况

象山姚李蔬菜店经营不合格韭菜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二项规定之规定,构成经营农药残留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的行为。依据《浙江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店小食杂店和食品摊贩管理规定》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七项的规定,象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2年12月22日作出编号为“象市监处罚〔2022〕1077号”的行政决定:没收违法所得9元、罚款3000元。

四、抽样编号为XC22330225312332267的青菜核查处置情况

(一)抽检基本情况

象山巨和蔬菜店销售的青菜,毒死蜱项目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浙江公正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二)核查处置情况

象山巨和蔬菜店销售农药残留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青菜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二)项之规定,构成经营农药残留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的违法行为。依据《浙江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店小食杂店和食品摊贩管理规定》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七)项之规定,象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3年1月12日作出编号为“象市监处罚〔2023〕16号”的行政决定:没收违法所得9元、罚款3000元。

五、抽样编号为XC22330225312332242的豇豆核查处置情况

(一)抽检基本情况

象山润达超市销售的豇豆,三唑磷项目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浙江公正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二)核查处置情况

象山润达超市销售农药残留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豇豆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二)项之规定,构成经营农药残留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的违法行为。依据《浙江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店小食杂店和食品摊贩管理规定》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七)项之规定,象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3年1月11日作出编号为“象市监处罚〔2023〕18号”的行政决定:没收违法所得12.2元、罚款3000元。

象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1月16日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浙“丽”话食安小课堂——蜂蜜

  • 福建省将乐县市场监管局开展节前猪肉 ...

  •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实施引育并举,不 ...

  • 四川省西昌市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 ...

  • 2022年江苏省太仓港汽车吞吐量突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