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便民>>

“特供酒”非真特供 谨防上当受骗

2024-10-17 14:50:46 湖南市场监管

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打击以“特供”“专供”“内供”制售假酒的违法行为,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提示广大消费者,“特供酒”系非法产品,严防上当受骗,协力共同抵制。

一、警惕“特供酒”消费陷阱

《关于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特供”“专供”等标识的通知》等相关文件明确指出:酒类商品的标签、说明书、包装、广告、宣传物品上不得印刷或宣称“特供”“专供”“内供”党政机关和军队(含拼音及其缩写、英文缩写、汉字谐音等)。因此,市场上流通的所谓“特供酒”大多是以低价购入普通小酒厂的散装白酒,再订购包装盒、纸箱、酒瓶、手提袋等材料进行“包装”,通过非法渠道进入市场以次充好。消费者在购买时要保持理性思考,避免被商家的虚假宣传所蒙蔽。

二、提高安全消费意识

消费者应选择有合法资质的酒类生产销售企业购买产品,这些商家具备相应的生产和销售资质,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购买时应仔细查看酒水标签信息是否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者信息缺失或模糊不清;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购买酒水后,要及时向商家索取并保留购物凭证,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提供有效的证据支持,便于维权。同时,消费者要改变将“特供酒”作为招待送礼体现诚意的虚荣观念,避免被不法商家利用,诱导购买假冒伪劣酒品。

三、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酒类生产经营者要扛实主体责任,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经营管理。严禁生产销售标注有“特供”“专供”“内供”等字样的酒类产品,以及相关产品的包装、标签、发布的信息、商品的介绍或营销广告中使用“特供”“专供”“内供”等字样的内容;餐饮服务提供者严禁采购、销售“特供”“专供”“内供”等酒类产品;网络交易平台、拍卖平台、广告发布媒介等严禁发布“特供”“专供”“内供”等酒类产品广告,严格落实商品准入、广告和信息发布审核责任义务。

“特供酒”生产销售行为违反国家法律规定,欺骗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秩序,滋长不良风气。消费者如发现市场上有制售带有“特供”“专供”“内供”等字样的白酒,请及时向相关管理部门反映举报。

湘西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呼吁社会各方力量对销售标识“特供”“专供”“内供”等字样酒品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共同营造清朗、和谐的消费环境。

(责任编辑:凌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电去哪了?一汽丰田皇冠陆放多个车主 ...

  • 仰望U9全国陆续交付,与用户一同迈 ...

  • 探店上汽大众帕萨特Pro:机械素质 ...

  • 上海:开放临港 共创未来

  • 安徽淮北: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