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维权>>

防止“踩坑”,这些消费维权案例很实用!

2021-03-15 17:25:21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4S店拒绝车辆质保、遇上“医托”被骗、儿童玩蹦床骨折、酒精质量存疑......江西省公布消费维权案例。

一、4S店拒绝车辆质保,省消保委介入调解

【案情简介】

2017年7月份,上饶市余干县消费者赵先生在南昌市洪都北大道某4S店购买了一辆SUV汽车,车辆价款18万余元。购车后,赵先生按保养时间规定,在该4S店先后进行了含首保在内的2次保养。之后因为消费者常住地为上饶市余干县,不方便专程异地来南昌市进行车辆保养,所以消费者于2018年6月起,开始在余干县当地联系有资质的正规汽车维修服务点进行保养。

2020年初,消费者购买的车辆出现发动机烧机油现象(冒白烟、机油消耗快),因该车尚在“三年或10万公里质保期内”,故消费者联系4S店要求对该车履行质保责任。该4S店销售人员以消费者未到4S店保养为由,拒绝质保。2020年4月14日,消费者来到江西省消保委投诉。

【处理过程及结果】

省消保委受理该投诉后,立即展开相关调查核实工作,多次联系4S店售后负责人对接该投诉。省消保委还通过余干县消协,收集了消费者在余干县进行保养的汽车维修服务点营业执照、保养记录、用材进货渠道及合格证等材料。最终,消费者和4S店在省消保委的调解下达成一致意见:1.4S店为消费者免费维修发动机烧机油故障;2.4S店为维修竣工后的车辆提供一年或两万公里(以先到为准)质保;3.如消费者未按4S店要求每六个月或5000公里(以先到为准)去4S店作定期保养,则不再享受车辆质保服务。

【案例评析】

《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第四条规定:“托修方有权自主选择维修经营者进行维修。除汽车生产厂家履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汽车质量“三包”责任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指定维修经营者”。只要不是由于汽车维修服务点使用了劣质零件,或者维修过程直接导致出现车辆质量问题的情况,即使消费者未选择在4S店保养或维修,4S店也应提供相应的质保及三包服务,消费者有自主选择维修保养服务的权利。本案中,4S店销售人员以消费者未到4S店保养为由拒绝质保的行为是错误的。但由于消费者在外保养时,未能保留好相关保养记录等材料,导致和4S店就质保问题出现纠纷。最终经省消保委调解,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省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选择在4S店以外的正规汽车维修服务点进行汽车保养时,应保留好保养记录、用材进货渠道及合格证等材料,避免事后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案例提供单位:江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二、新冠肺炎疫情无奈,消费者组织有爱

【案情简介】

2020年正月,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消保委接到消费者王先生的投诉,反映其于2019年10月在金溪县某酒店预定了2020年1月28日举办婚礼的酒席,缴纳2000元定金,并充值2万元预付费(当时店内搞活动,实行充1万送1500元,卡内实际金额为23000元)。但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王先生于2020元1月26日到酒店办理退酒席事宜,并要求退回定金2000元,同时退回充值的现金2万元。但酒店只同意退2000元定金,充值的2万元不予退回,并强调预充值只能用于以后消费。双方争执无法达成一致,王先生只好投诉至金溪县消保委。

【处理过程及结果】

抚州市金溪县消保委接到投诉后,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开展调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当地政府已启动应急预案一级响应,禁止举行聚餐、酒席等活动。在该投诉中双方争议的焦点是:消费者王先生认为因疫情影响,不能办酒席,其预付大额现金,担心出现变故,故要求酒店退还定金及预付款。酒店代表表示,将在开业后退还定金款2000元,但充值的2万元不能退,可在酒店开业后消费。2020年1月27日下午,金溪县消保委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向经营者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政府出台的疫情期间相关规定,多次协调双方意见,最终双方同意达成以下协议:酒店于2020年2月9日退回消费者预付的2000元定金和2万元充值,共计2.2万元,并当场签订了消费者争议调解协议书。消费者表示满意,连连感谢消保委工作人员,说:“疫情这么紧张无奈,但我在你们这里却感受到了关爱。”

【案例评析】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地方政府启动应急预案,禁止酒店、宾馆及社区、农村举办10人以上聚餐、酒席;禁止人员外出等活动。随之而来的酒店、旅游等相关合同退定投诉日益增多,不少消费者都遭遇了退定金困难问题。在此特殊形势下,对于消费者向酒店经营者预定的酒席,可以予以取消;对消费者已交付定金,可要求经营者退还。这属于合同法所规定的情势变更情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法解释(二)》第26条规定:“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并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变更或者解除。”如拒不执行,可以认定为无理拒绝或者拖延消费者的合理要求,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处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第八款规定:“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案例提供单位:抚州市金溪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三、遇上“医托”被骗,消协介入获赔

【案情简介】

2020年12月28日,消费者朱先生到上饶市万年县消费者协会投诉,反映其到省中医院看病时遇上了医托,被骗取了1470元,请求消协组织帮助,追回被骗款。朱先生是万年县人,因患有轻微的脑梗阻,于2020年12月28日前往省中医院接受诊疗。但刚踏进门诊二楼大厅,就有一位男子主动向朱先生搭话,询问朱先生来看什么病。得知朱先生患有脑梗后,该男子便告诉朱先生说省中医院“国医堂”有位姓徐的老中医治疗脑梗很有名,并声称其父亲曾患有脑梗,就是徐老中医治好的。随后,该男子主动带朱先生到省中医院后院的“国医堂”找徐老中医。但刚走到“国医堂”一楼门口,又来了一名中年女子,主动跟该男子打招呼,该女子称徐老中医已经退休,现被聘请于某民办医院坐诊。女子随即称自己也正好要去该医院找徐老中医开药,并邀请朱先生一同前往。朱先生跟着该女子搭乘出租车前往该医院挂号后,该女子带着朱先生径直上了二楼,随后再次碰到一名女子,也声称自己是等徐老中医看病的。三人一同进入诊疗室后,两位女子主动让朱先生先看病。徐老中医对朱先生做了简单问询后,便给朱先生开具了价值约上千元的中药方子,药材足足有半编织袋。待朱先生拿了药准备回万年时,方察觉事有蹊跷,便马上返回到省中医院求证是否存在一位姓徐的退休老中医,医院人员回复查无此人,并提醒朱先生可能是被医托骗了,朱先生随即向上饶市万年县消协投诉。

【处理过程及结果】

万年县消协接到投诉后,十分重视,工作人员次日(29日)上午就赶往南昌调查处理。在事发地南昌市西湖区市场监管局、西湖区消协的协助下,一起来到该医院调查。所谓的徐老中医看到消协工作人员后,手足失措,闪烁其词。之后,该院院长等人来到现场,通过向院方阐述相关法律法规,该院领导当场表示全额退款并愿意支付经济赔偿。最终,通过消协工作人员与院方的交涉,该院与消费者朱先生达成协议:院方退还朱先生药款1470元,并接受惩罚性赔偿1600元,合计人民币3070元。对该医院涉嫌违法的其他行为,消协组织已依法建议属地执法部门立案调查。

【案例评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侵害医疗服务消费者合法权益案件。近年来,“医托”类案件发案频繁,受害群众多、危害大。一是侵犯了被害人财物所有权,二是扰乱了国家对医疗机构的管理秩序,三是破坏了正常的医患关系,四是贻误了患者最佳的治疗时机,危害其生命安全。从公安机关破获的“医托”行骗案件可以看出,“医托”行骗行为呈现出职业化、专业化的趋势,其主要的运作模式是:行骗集团的首要分子幕后组织操纵整个犯罪的实施,寻找不良医疗机构合作,雇用人员到火车站、汽车站、大型医疗机构及周边旅馆诱骗外地患者到不良医疗机构就医,收取高额的挂号费,并开出所谓的特效药方,将成本为几十元的药品以十倍、几十倍的价格卖给患者,从而达到利用廉价药品骗取患者高额“药费”的目的,最后按照不同分工进行分成。广大患者在前往医疗机构就诊的过程中应提高警惕,不要随意和陌生人搭话、交流,在遇到疑似医托人员行骗时,应及时向有关执法部门报案,维护正常医疗市场运行秩序,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案例提供单位:上饶市万年县消费者协会

四、儿童玩蹦床骨折,消协调解获赔偿

【案情简介】

2020年5月1日,消费者孙先生带其孩子在九江市濂溪区某蹦床乐园游玩时,孩子摔伤并造成手臂骨折。之后,消费者联系该乐园负责人协商处理相关事宜,但经营者一直在找借口拖延不出面处理。6月8日,孙先生向九江市濂溪区消费者协会莲花分会投诉。

【处理过程及结果】

濂溪区消费者协会莲花分会收到孙先生投诉后,依法受理该投诉,并展开调查工作。经联系经营者,确认孙先生反映的情况与事实基本相符。经营者表示其在乐园入口处张贴了安全告知,已起到安全告知义务,而孩子摔伤是因为在乐园游玩过程中家长看管不周导致的,不应该由经营者承担责任。

虽然经营者在乐园入口处张贴了安全告知,起到了安全告知义务,但未尽到相关安全保障义务。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仍需对孩子受伤问题负责。经濂溪区消费者协会莲花分会调解,双方达成协议,该蹦床乐园同意赔付孙先生孩子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共7千元。

【案例评析】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宾馆、商场、餐馆、银行、机场、车站、港口、影剧院等经营场所的经营者,应当对消费者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和第四十九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的相关规定,该蹦床乐园应赔付孙先生孩子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

案例提供单位:九江市濂溪区消费者协会

五、酒精质量存疑,消协帮助维权

【案情简介】

2020年2月14日,四川省眉山市汪先生通过网购平台,购买了5000瓶酒精消毒液,准备用于捐献湖北疫情重灾区的医院及其他公益组织。但汪先生收到货后,发现该批次酒精消毒液包装劣质,且跟客服提供的产品图片不一致,产品资质不全,怀疑该批次产品为劣质产品。汪先生立即与商家联系要求退还所有货款,但该公司拒绝退款,协商无果。汪先生遂向该网店注册地的吉安市青原区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

【处理过程及结果】

青原区消协工作人员立即与经营者取得联系,通过调查取证,确认汪先生反映情况属实。消协工作人员向经营者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内容及法律责任。最终,经营者同意退还汪先生所有货款36000元。汪先生对处理结果表示非常满意。同时,青原区消协还将该公司涉嫌销售劣质产品的问题移交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处理。

【案例评析】

在日常消费中,由于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专业性知识不对等等问题,消费者很难如同经营者一样获知较为真实全面的信息,加上许多经营者善于包装产品、善作广告,消费者往往只能得知表面而不能深入了解。为更好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经营者对消费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询问,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经营者提供商品和服务应当明码标价。”该条规定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明确了经营者提供有关商品或服务的应尽义务。本案中,经营者并未告知汪先生商品实物与网购产品图片不一致,违反本条规定,应当遵守并履行法定义务。

案例提供单位:吉安市青原区消费者协会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四代进化 雅阁高品质价值引领“质” ...

  • 恒源祥:百年品牌演绎无限之“线”

  • “网红玩具”能红多久

  • 波司登:做中国制造的“攀登者”

  • 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