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乌鲁木齐3月25日电(通讯员 陈晓增)每天都有不同的食材,周一抓饭、周二包子、周三炒面、周四馒头、周五米饭,同时每天有一定比例的配菜,供学生食用。新疆新和县15000名农村小学生免费吃上了“营养餐”,这是新和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的实效之一。
每天中午,渭干乡中心小学按时给590名学生免费提供“营养餐”。采访中,很多学生反映“学校的饭太好吃了”。渭干乡卡拉库木村农民亚生?阿不拉的3个孩子都在渭干乡中心小学上学,他对免费午餐感慨不已:“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为学生家长解忧,把孩子交到学校,我们很放心。”
前几年,新和县领导在农村调研时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家长在地里干活,没有时间给孩子做饭。农村走读孩子中午喝凉水、啃干馕的现象,在各乡镇普遍存在。2012年,县财政自筹资金1211.28万元为全县44所村级小学的10186名学生免费提供营养午餐,并筹措资金240万元为全县27576名学生和2418名教师统一订做校服和工装。2013年,县财政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继续自筹资金425.9万元,实施营养餐扩面工程,为7所农村中心小学4000余名学生提供免费午餐,实现农村小学免费营养午餐全覆盖,成为全疆首个自筹资金为学生提供免费营养午餐的县。从今年起,新和县决定每年由财政承担1269万元,解决全县农村小学15000余名学生的营养午餐经费问题。
渭干乡中心小学是2009年新和县投资230万元对学校进行异地新建的学校,记者看到,这个占地66670平方米的学校俨然是个风景区。“现在,随便去哪个乡转一转,最漂亮的都是学校,村民都把那里当作风景区,喜欢去校门口照相。”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以前,乡村学校的教师最发愁的是学生的吃饭和取暖问题。在冬季,大部分教师来到学校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给学生生炉子取暖。2011年,县财政自筹资金1200余万元,为全县59所农村中小学安装了锅炉,解决了农村学校冬季取暖问题,并投入资金98万元,为15所中小学、幼儿园安装了变压器。“要让所有乡村学校的校长引导广大教师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安心地抓好教育,把学生放在心上作为学校的核心工作,怀揣着一颗童心和爱心,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学校为他们提供成长所需要的学校环境,并为此付出教育者的情感和智慧。”新和县委书记马国强说。
马国强还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学生课桌的故事。以前学生用的课桌都是长条课桌,许多桌子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学生在做作业特别是在考试时,一不小心把试卷“写”出一个洞。2013年,县里筹集资金270余万元,为全县51所农村小学更新了1.5万套课桌椅。
“加大教育民生项目的争取和投入力度,就是要让学生感觉到,学校是他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也要让他们感觉到,上学是件快乐的事情。”马国强说。
采访中,马国强给记者提出了一个“从长治久安的源头抓起”的理念。他说,教育是国家的建设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是长治久安的源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新和县教育发展水平与地区其它县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还不能完全适应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要求以及各族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新期待。教育兴则人才兴,人才兴则百业兴。因此,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应在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确保办学条件逐年改善的基础上,引导广大教师在文化引领、促进和谐、维护稳定、“一反两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紧紧围绕长治久安抓好教育工作。将立德树人摆在重要的位置上,要求教师先立德、再树人。在实际的工作中言传身教,要像热爱自己的子女一样关爱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到知行合一,行胜于言,通过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汇集强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