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育儿

常州创新社区教育 居民不出小区“上大学”

2014-01-24 10:13:49人民网

    创新机制 打造特色社区系列报道之四

    常州创新社区教育 居民不出小区“上大学”

    人民网南京1月23日电 (姚媛)1月3日,常州市钟楼区北港街道运河苑社区馨和绣艺坊里热闹非凡,馨和绣艺坊创办人、42岁的王静莲神采飞扬,侃侃而谈,谁也无法想象,这样一个创业明星一年前还是一个失地农民。正是运河苑社区开放大学开设了创业就业课堂,才引导像王静莲这样的失地农民走上了创业自立的道路。

    2007年成立的运河苑社区是农村安置小区,社区在教育上引进了开放大学的概念,开拓了两块市场,一是社区动漫教育成为常州市第一个走进社区的成功典范;二是支持创业就业,王静莲的景泰蓝工艺画就是社区成功创业的一个生动案例。

    常州是全国最先启动社区教育实验的城市之一。“让学习成为市民的生活方式”这句话在常州不仅是一句口号,而且成为了全体市民正在践行的价值追求。截至2012年年底,常州已拥有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1个,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2个,省级社区培训学院和社区教育实验区实现了全覆盖。

    老有所学,“景泰蓝画”让村民走上创业路

    65岁的张阿姨说,“我们每天早晨6点就到社区‘上课’了,先上健身操舞蹈课,接着就上王老师的景泰蓝画课。” 李阿姨乐呵呵地向记者介绍,“多亏社区大学开办了景泰蓝画这门课,现在我的生活很丰富。每周3天学习景泰蓝工艺画,2天练练健身操,课程都是免费的,连双休日我都往社区跑,跟老姐妹们交流心得。”

    阿姨们说的王老师就的王静莲。王静莲原来是一个普通村民,拆迁安置后成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曾一度失落、迷茫。2008年,在社区的帮助下,她学习了景泰蓝工艺画的技术,借鉴景泰蓝嵌丝、点蓝的传统工艺,制作装饰画。2008年9月,王静莲用所学的技术反哺社区,开办了馨和绣艺坊。近两年来,绣艺坊已成功销售出200余幅工艺画,并有了固定的销路。

    王静莲现在被称为“社区教育名师”,她的成功得益于常州以社区大学为龙头,构建立体化的社区教育网络系统,形成社区大学、县(市、区)社区培训学院、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村(社区)居民学校四级社区教育网络,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路程30分钟内的学习圈。

    同时,常州市教育局授权社区大学建立社区教育师资库。常州市教育局聘请了近300名具有专长的社会名流和大学教授作为社区大学兼职教授、副教授,每年还举办社区教育专职干部培训班,更新其知识体系,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社区自主开发课程 不出小区就能学到知识

    常州市教育局终身教育处相关负责人向人民网记者表示,常州每年开发50-100门社区教育面授课程,目前社区大学已建成400门社区教育面授课程,包括社区自主开发的教育微视频课程,目前已完成了三门高质量自建课程的摄制工作和24讲自建课程的录制工作。

    运河苑社区的动漫课则是根据常州文化特点,与常州动漫城卡龙影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该社区姜老师称,“社区动漫工作室”刚开始招新生,各个年龄层的居民都可以报名,他们中的很多人认为“动漫”就是看看动画片。随着课程的深入,社区的“学生”也慢慢认识到,做1分钟的Flash可能要花上数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我做的第一段Flash动画只有1分钟左右,但是花了好几周时间,真的和之前想象的大不相同。”北港中学学生臧超超告诉记者,“虽然做的过程很无趣,但是每次看见自己将一幅幅静止的画面,变成一部完整的短剧时,十分有成就感。”

    据运河苑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吕霞介绍,每年社区都会开设10余门公共课程,30余门特色课程,开展各类文化教育活动百余场,除了组织开展青少年各类教育讲座,还举办成人培训。据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已有3000多人来到社区学习,而社区官网——中心在线学习人数已达万余人。社区居民不出小区大门,就能学习到各种知识和技能。

    建立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服务平台

    运河苑社区66岁的乔阿姨一边在电脑上演示一边向记者介绍,“课余时间我还在这里在线学习亲子关系、成长教育及养生健身方面的一些课程,这些课程对我来说帮助很大。活到老学到老,以前‘上大学’想都不敢想,现在社区大学的课程我可以任意选择。跟孙子也可以交流网上的内容,感觉自己也能跟上时代潮流了。”

    据了解,像乔阿姨这样跟上“潮流”的老人在常州越来越多。为了推进终身教育服务,常州市教育局搭建“常州终身教育在线”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包括课程选择、在线学习、学员管理、学时记载、学分统计等在内的“一站式”学习服务。让广大学习者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打开电脑就可以学习,努力提供“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网络服务。目前“常州终身教育在线”已有网络课程学习资源16200门,极大地满足了各类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要。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表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内在要求,也是引领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鲜明旗帜。大力提升社会教育创新发展水平,需推进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设,推进开放大学系统建设,建立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服务平台。同时,建立以社区教育中心和居民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满足各类居民学习提高和修身益智的需求。

    据了解,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球首届学习型城市大会上,常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案例”。这样的成就归功于常州市政府坚持把发展社会教育作为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满足市民多元学习需求的切入口和着力点,不断探索出社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机制和新方法。

    来源: 人民网江苏视窗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走质检、进企业、看质量”活动走 ...

  • 深秋的甘肃敦煌胡杨林

  • 提升质量安全促进蜜柚出口

  • 故乡的标点

  • 时光之味

最新新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