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育儿

幼儿教师供不应求背后的隐忧

2014-01-09 09:51:13南方都市报

    摘要:日前,江门幼师举办2014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省内200多家用人单位到场招聘,提供岗位1400多个。江门幼师2014届共有毕业生2000多人,据不完全统计已有600多人提前找好工作,毕业生供不应求。(见1月6日《南方都市报·江门读本》)

    □邑是邑非

    日前,江门幼师举办2014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省内200多家用人单位到场招聘,提供岗位1400多个。江门幼师2014届共有毕业生2000多人,据不完全统计已有600多人提前找好工作,毕业生供不应求。(见1月6日《南方都市报·江门读本》)

    以一般人的理解,在这个众多本科生也找不到工作的年代,中专层次的专业能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既说明学校牛,也说明专业好。而实质上,幼儿师资的短缺却有着更为深层次的原因。由于幼儿教育一直未被纳入义务教育,各地原有的公办幼儿园数量也相对有限,于是便为民办幼儿园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既然是民办,当然要把效益利润放在首位,教师人工支出就成为“节流”的重要途径。放眼望去,幼儿教师工资普遍处于当地的中下水平,江门的经济水平不如珠三角发达地区,其收入就更是少得可怜了。有道是“人往高处走”,毕业之后留在江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教师往往难以长久坚守,一般两三年就几乎走光,或是到收入更优厚的地区继续当幼儿教师,或是跳槽做其它行业。这样,我们就明白了,此行业职位的供不应求只是假象,其实质是行业留不住人才。

    教育是一份既需专业素养又需实践经验的事业,从业人员的资历水平与教育质量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当从业人员流动性极大,仅靠缺少经验的毕业生轮翻补充支撑,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的幻影。更为可怕的是,供不应求之后的空缺,往往只能由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滥竽充数,这就可能使这份技术活沦为力气活,打骂幼儿也就成为常态,这正是全国频频出现幼儿教师虐待儿童事件的主要根源。据笔者所知,江门地区幼儿园的教师持证率(幼儿教师资格证)只有40%,远远低于省定的80%的标准。可以推测,在待遇条件更差的乡村幼儿园和城市中低端幼儿园,其持证率会更低。我们的下一代就靠这样的师资进行启蒙教育,能不输在起跑线上吗?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要一步到位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其难度是较大的,但这不应成为维持现状的借口。江门市可向发达地区学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推动幼儿教育发展。比如,对幼儿园进行一定的补贴,帮助其改善办学条件;结合江门市的消费水平制订一个更有吸引力的幼儿教师最低工资标准,留住紧缺人才;鼓励有条件的镇村举办镇属、村属幼儿园,并给予一定的公办教师编制和财政资助;对有适龄儿童的家庭发放教育券,用于支付幼儿园保教费,舒缓家长的经济压力。这种民生投入惠及面广、效果明显,必能获得广大市民的拥护,为地方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椿萱)

    本版来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报立场无关。欢迎投稿至ndtsdb@ 163.com ,采用即付稿酬。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走质检、进企业、看质量”活动走 ...

  • 深秋的甘肃敦煌胡杨林

  • 提升质量安全促进蜜柚出口

  • 故乡的标点

  • 时光之味

最新新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