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育儿

滨海学院校领导:“带蛋糕进校被处分”是恶作剧

2013-10-11 15:24:42半岛网

    2013-10-10

    微博发布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承认是恶作剧。(图为网络聊天记录)

    “私自带蛋糕入校,被处以警告处分”,经调查,这份所谓的“处分通报”并非学校张贴,而是学生恶作剧自写自贴(本报10月9日C08版曾报道)。9日,青岛滨海学院校领导回应称,“带蛋糕进校被处分”是学生恶作剧。

    文/片 本报记者 蓝娜娜

    微博发布人:“我们就是玩,没想到这么轰动”

    8日,一则《青岛某学院校规森严,学生带蛋糕入校就被处分》的帖子引起网民热议。经过记者调查,发布“处分通报”微博的学生承认此事为恶作剧,并非学校张贴的正规处分通报。

    对于能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滨海学院发布此微博的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没想到。“这个‘处分通报’是我弄的,我们几个朋友因为平时关系很好,所以才写了闹着玩的。‘处分通报’是在中午没人的时候他们放着我拍的,我们就是玩,没想到这么轰动。”发布微博的该学生说。

    9日,该学生“恶作剧”的说法一经刊登后,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质疑。记者再次向该学生核实时,他选择了沉默。随后,记者再次登录该学生的微博看到,原本微博简介中提到的“青岛滨海学院微博协会副会长”的称号已经删除。

    校团委官微:个别学生因铺张浪费被处分

    9日,对网友质疑的“处分通报”到底是真是假,记者又向滨海学院学生处求证,可学生处办公电话一直无法接通。随后,记者又辗转联系上该学院一位校领导,他回应,滨海学院确实有不允许学生聚众过生日的规定,但是微博上盛传的“带蛋糕进校被处分”一事不存在,是学生恶作剧。

    12时50分,青岛滨海学院校团委官方微博发布称,学生中很多人热衷于攀比,奢华、奢靡消费之风很是突出,学生是纯消费者,应考虑到父母之不易、家庭情况、周围贫困同学的感受和尊严,应勤俭节约,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学校为了避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被攀比”中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不提倡学生举行生日庆祝等活动,反对学生铺张浪费。但仍有个别学生因我行我素受到了学校的适当处分。

    媒体研究者:官方或当事人声明应详实

    滨海学院“蛋糕事件”报道刊登后,微博、网站、论坛上网民们发出的不同声音,常年研究媒体的青岛科技大学老师宋守山称:“滨海学院的事情引起了网友热议,大家观点不一,那么解决这件事情最好的方式就是滨海学院以官方口径发表声明,或者事件的当事人,也就是微博的发布者出面澄清。”

    宋守山说,此事引起热议的焦点之一是微博照片中的处分通报是否为真,若要彻底澄清此事,滨海学院的官方微博不应只通过文字模糊说明对个别学生进行了处分,而应明确说明学生被处分的原因,并张贴出学校正规处分通报的样本。如此一来,让公众弄清处分通报的真与假。

    “网络上不少人是抱着好奇的心理参与到讨论当中,而并非想了解事情本身。同时,不少人又是抱着同情弱者的心理,这就难免出现不同的声音。”宋守山说,正因如此,事件性新闻才更应由当事人做出及时、详细且明晰的解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走质检、进企业、看质量”活动走 ...

  • 深秋的甘肃敦煌胡杨林

  • 提升质量安全促进蜜柚出口

  • 故乡的标点

  • 时光之味

最新新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