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育儿

160多所闲置学校亟待盘活

2013-09-10 18:12:27南方日报

    撤并后空置校舍如何处理,产权不明成最棘手问题

    160多所闲置学校亟待盘活

    洪羡中学的教学楼从外观上看,保存得比较好,然而门窗、电线等配套设施基本已被损害。甘雁娜 摄

    开学了,学校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又传出熟悉的朗朗读书声。对于闲置学校而言,这只是记忆中的美好,唯有那残留的黑板、书桌透着曾经的读书味。等待它们的,要么是华丽的转身,要么是无奈的重生,要么是沉默的死寂。

    十多年来,根据“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创建教育强省、强市、强镇”等政策要求,江门市优化、整合有限的教育资源,对中小学校进行布局调整,撤并了生源不足、规模过小的学校,一批学校遭遇闲置,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然而,关于它们仍然缺乏有效的处置规定,他们的“重生”之路坎坷重重。江门160多所闲置学校亟待盘活。

    撰文 甘雁娜

    现状 有些出租为厂房 有些干脆放置不管

    上周,笔者走访了台山三合镇、四九镇几所闲置学校。从四九镇中心通往南村,走进南村艺术部落,映入眼帘的是充满现代气息的建筑,主建筑楼除了南村艺术部落的英文名字外,还保留着“上南村华侨中学”的名字。南村艺术部落的“前世”为上南村华侨中学,闲置约4年后被南村艺术部落的投资者和设计者吴锐鸿“妙笔点睛”获得重生。它的“今生”很好地诠释了闲置学校的华丽转身。然而,能够这样华丽转身的一族毕竟是少数。

    “很多闲置学校出租为厂房实属无奈之举,要科学合理地重新利用闲置学校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后盾。”吴锐鸿说,当初走访了台山10多所规模较大的学校后,觉得南村的华侨文化底蕴深厚,碉楼、洋别墅、传统民宅等保留较完整,和当地村委会、镇政府签订合约,改建为艺术部落。“本来以为学校有一定的底子,不用投入太多,着手改造才发现,很多东西需要重置,比投资新建花费还大。”正如吴锐鸿所言,经济投入是很多闲置学校华丽转身的致命弱点。

    在走访中,笔者发现,很多学校被出租办厂,昔日的校园内机器在运作。据悉,在台山三合镇,闲置学校有18所,上周六,记者走访了洋澜小学和洪羡中学。据附近村民朱先生介绍,洋澜小学成立于建国初期,近年来,由于农村生源少而停办,停办后出租给一家化工厂。

    大潮村村民朱先生说,出租洋澜学校时,所在管区东联管区当时召开会议,征求各村同意后,出租洋澜学校。“租金很低,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若不出租,放置不管只会更糟糕。”朱先生说,附近的洪羡中学,由于产权所有人不愿改做教育以外的其他用途,如今无人看管,学校里值钱的东西被偷光,可惜了。

    走进洪羡中学,校园杂草丛生,教学楼的门窗全都损坏,课室内横七竖八地散落着残旧的书桌以及其他各种教学用品。被拔掉的电线,以及地面上残留的烤过的电线残留物,可以看出这里曾遭“洗劫”的惨状。

    争议 空置校舍产权不清、权责不明

    据悉,为优化整合教育资源,使城乡义务教育得到均衡发展,江门市自1998年开始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撤并生源不足、规模过小的学校(其中包括一些侨捐学校)。据江门市教育局统计,截至2013年3月,全市闲置的学校698所,校园面积4675311.4平方米,校舍面积1131911平方米,其中重新利用的学校534所,占闲置学校总数的76.50%,已使用的校园面积3505884.6平方米,校舍面积837471平方米;未使用学校164所,占闲置学校总数的23.50%,未做其他用途的校园面积1169426.8平方米,校舍面积294440平方米。

    近年来,闲置学校的处置问题受到重视,相关部门制定了管理办法,对闲置学校进行保护性开发。如台山市政府于2000年制定《关于妥善处理调整撤并后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通知》,又于2008年制定《关于印发台山市闲置华侨港澳同胞捐建学校资产管理办法的通知》;开平市于2010年制定《开平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对停办校园校舍进行评估后向社会公开招租和转让,收益上缴市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用于发展教育事业。

    闲置校舍的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繁琐、影响深远的工作,目前,各级政府部门虽然已开展相关工作,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产权不清、出租管理不科学、租金收入管理不规范等。其中最棘手的是产权不清晰,使闲置学校难于管理。据了解,撤并学校多是村委会出土地,村委会集资、村民捐资兴建,没有办理土地证,村民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校舍处置存有争议,镇政府很难管理。教育行政部门是学校的直接管理者,本应对被撤并学校的校舍进行处置,但由于校产处置问题过于复杂,造成学校资产被搁置或被当地村委会强行出租,导致部分国有资产流失。另外大多数侨捐学校的资金来源复杂,多数不止一人捐建,对学校资产的归属权争议较大。

    代表建议重置收入应优先用于教育和公益

    为有效处置闲置学校,江门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建议,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闲置校舍处置工作的指导,尽快制定《农村中小学闲置校舍处置工作管理规定》,明确教育等有关部门的职责,提出具体规范性、可操作性的办法。同时,组织有关部门对闲置校舍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核实,摸清底子、建立花名册,分类梳理。建立以乡镇为主、属地负责的工作机制,妥善做好农村闲置校舍的处置工作。

    为更好地发挥闲置学校的作用,人大代表、五邑大学基建处副处长曾晖认为,闲置学校出租后的费用应优先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和福利事业,但出租费用的使用监管问题需要重视。

    在三合镇的红星村,村民林先生称,村里的红星小学(亦称养正学校),三四年前由于整合教育资源而关闭,村里小孩集中到村所属管区的新文小学上学,路途遥远,村里的家长经过商量,各自出钱租七人座的面的每天来回接送小孩,每月每个小孩的车费为180元。林先生有点愤愤不平地说,附近村子还有挺多小孩上学的,离红星小学较近的庙边小学亦如此,为了将全管区的资源整合到一所学校,当初500人的学校也关了,相关部门不应该这样“一刀切”处理问题,倘若不得不整合学校资源的话,应该周全考虑路途较远的农村小孩上学的困难,提供乘车的便利。

    对于闲置学校的用途,曾晖建议,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三区四市的情况不同。他认为,不管如何,闲置学校处置的优先原则应是:优先用于所在镇村的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幼儿教育、职业教育等;不再适宜用于教育事业的调整为村公益事业或根据具体特点用于出租、租赁等,但收益要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走质检、进企业、看质量”活动走 ...

  • 深秋的甘肃敦煌胡杨林

  • 提升质量安全促进蜜柚出口

  • 故乡的标点

  • 时光之味

最新新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