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育儿

高安市文教局官方网站留联系电话 “5555555”拨打过去系空号

2013-07-17 17:37:50大江网-新法制报

    高安市文教局官方网站留联系电话 “5555555”拨打过去系空号

    文教局称网站系委托私人建立 专家称应对相关责任人追责

    为更好地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方便公众快速、准确地查找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政府信息,按照有关要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一般都会在自己官方网站上公布其内设机构的职责和办公电话。但高安市文教局的官网除了公布一些动态新闻等,却查不到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办公电话。公布的惟一电话是7个“5”,且是个空号,QQ号则是13个“X”。对于如此雷人的联系方式,有市民称,当地教育部门有忽悠百姓之嫌。

    江西教育厅特约督导员许小欢称,公开电话是政府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的一项举措,它不是面子工程,也绝非空洞口号,而是认认真真落实的一项民心工程。对于此事,当地有关部门应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教育网站出现雷人电话

    在该网站的“联系我们”一栏中显示,该局的地址是江西省宜春市XXXXXXXXX,电话是0795-5555555(5555555),咨询QQ是xxxxxxxxxxxxx。

    近日,有高安读者向新法制报记者打来电话称,高安市文教局在其门户网站上公布其联系电话为7个“5”,QQ号码为13个“X”,就连教育部门的办公地址也用9个“X”代表。

    新法制报记者随后打开高安市文教局的官方网站,发现确如读者所述。在该网站的“联系我们”一栏中显示,该局的地址是江西省宜春市XXXXXXXXX,电话是0795-5555555(5555555),咨询QQ是xxxxxxxxxxxxx。

    记者随后拨打上述电话,发现是空号。

    在该网站,记者打开“在线咨询”栏目后,显示为应用程序中的服务器错误。

    作为一个和广大学生家长、教师密切联系的教育主管部门,为何不愿公布自己的电话和办公地址呢?

    让记者感到纳闷的是,高安市文教局党委书记贾东峰和该局一部门负责人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向记者解释什么原因。

    对于学生家长来说,未在该局官方网站查找到联系电话,给他们办事带来了诸多不便。

    学生家长刘明(化名)向记者讲述了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

    刘明称,他的孩子刘华(化名)在高安一所小学就读。今年3月的一天,刘华与同班同学陈军(化名)、同年级同学王华(化名)在教室门口玩斗鸡游戏,结果导致王华骨折。

    事故发生后,王华的父母亲要求刘华和陈军的父母给予赔偿。

    刘明认为,学校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因为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在每天中午12时40分左右到校,在学校休息一个多小时再上课。在此期间,学校应该有值班老师看护。然而,当天发生事故时为13时左右,而老师并不在场。但学校认为自己没有任何责任。

    无奈之下,刘明想向高安市文教局投诉此事。可是,当他打开网站后,没有找到联系电话。于是,他只得用“百度”搜索到该局的一个联系电话。之后,他与该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取得联系。该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称不在职责范围之内,请联系XXXXXXX。

    刘明按照上述工作人员提供的联系电话打得去,对方却称是私人电话。刘明不信,继续拨打了四五次。对方一再表示这的确是他的私人电话号码,不信可以到电信部门去查。

    无奈之下,刘明托朋友拿到高安市一本干部通讯录,按照该市教育部门办公室登记的号码打过去后。该办一位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仍表示不归他管,请联系XXXXXXX。没想到,这次打过去,又是一个私人电话。

    反映两次后,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找不到,刘明十分郁闷。最终,他和陈军的家长只好每人出1800元赔偿了王华的医疗费用。

    雷人电话是有意设限还是无意?

    “不管是有意设限还是无意设限,都说明网站的管理和维护十分粗放,对市民反映问题的渠道不重视。”

    教育部门设置的雷人电话和雷人QQ号,在当地引来争议。

    “现在向教育部门电话咨询、反映问题和提建议的人越来越多了。”当地一名王姓学生家长称,教育部门不对外公布电话,是怕承担责任,更是一种自我封闭。

    也有市民猜测,建“高安教育”网站可能是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该局只是为了应付一下。号码是当初建网站的时候无意中设的,建好之后就一直没有认真管理。

    高安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对新法制报记者透露,这是高安市教育部门有意设限。他称:“每年开学、高考、中考等时间段,该局的办公电话经常会被打爆。而此时,该局人员本身工作就多,没时间处理这些学生家长和老师反映的问题,更没时间通过网络了解他们的意见。”

    “不管是有意设限还是无意设限,都说明网站的管理和维护十分粗放,对市民反映问题的渠道不重视。”曾在该市任教的刘老师称,这两种情况在本质上一样,都是将网站当成了摆设,而非服务民众的渠道,也无服务民众的诚意。

    7月14日,新法制报记者问及高安市文教局长付东波是否经常上“高安教育网”,他没有明确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表示自己不是具体分管这块工作。对于该网站公布的联系电话是什么,他称自己不记得了。

    当记者将该局公布的电话是7个“5”以及QQ是13个“X”的情况告诉他时,他称,由于该局没有专门制作网站的技术人才,网站是该局委托给宜春某高校一名老师负责建立的。

    上级有关部门是否会不定期抽查网站信息公开的情况?

    付东波说,一般是抽查该局是否将招聘老师等信息上传,对于网站上的联系电话是不会过问的。至于为何要将电话设置成空号是因为维护和管理的问题,抑或是有意设限?他表示,随后会去了解具体情况。

    官网留空号并非个别现象

    7月1日,有网友发帖称,永修县民声通道的号码是空号,打电话不通,发短信也不接。

    此前,记者曾通过拨打“114”电话,发现尽管大部分政府部门的公开电话都可以通过“114”查询到,但由于一些部门的分工并不是非常明确,甚至有些部门职能存在雷同的情况。因此,“114”给出的电话有时并没有明确的具体部门,导致市民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应该具体寻求哪个股(科、处)室寻求帮助。

    事实上,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咨询了解、反映有关情况。但由于网上投诉存在市民不能和职能部门直接沟通的制约性,导致网上回复容易遭遇“踢皮球”(如本报2012年5月7日曾报道过《“县长信箱”被指未调查就回复》)。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通过登录政府官方网站或部门官方网站查询具体部门的电话,先电话咨询好而后行动,免得办事白跑路。

    但事实上,在官网上留空号并非个别现象。

    7月1日,有网友发帖称,永修县民声通道的号码是空号,打电话不通,发短信也不接。网友质疑当地政府开通这个号码是为了“作秀”。

    帖子一出,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次日,永修县回应称,由于技术故障,原永修县委民声通道公布的号码已成为空号,给广大群众反映诉求带来不便,表示深感抱歉,敬请广大网友及群众给予谅解。

    为更好地做好民声通道工作,该县现已更换了专门接收手机信息的号码。

    公开电话是打造服务型政府一项举措

    “联系电话不管是有意设限还是无意设限,事情虽小,但却有损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并给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7月10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通知。通知指出,《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简称《工作安排》)已经国务院同意,并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根据《工作安排》,国务院要求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大力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包括推动以教育为重点的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推进价格和收费信息公开、推进征地拆迁信息公开等。

    《工作安排》特别强调,政府信息公开是现代政府的内在必然要求,是推进依法行政、打造阳光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各地区、各部门要更加自觉地把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将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提升公开效果、增强政府公信力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深入细致地抓实抓好。

    江西教育厅特约督导员许小欢称,从上述事件中,可以看出当地教育部门对信息公开是持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联系电话不管是有意设限还是无意设限,事情虽小,都有损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并给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许小欢认为,政府职能部门的一些电话和电子信箱,或故意不公布,或公布错误,或因号码更新后旧号仍未注销,或因电话升级后宣传点的号码未及时更新,或因办公地点搬迁号码却未变等而成空号……这些空号占用社会资源,打着服务、咨询、投诉、监督等“旗号”,不仅不再便民,而且会误导人,给人们带来或大或小的麻烦。对于这类事情,当地有关部门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公开电话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一项举措,它不是面子工程,也绝非空洞口号,而是认认真真落实的一项民心工程。”

    读者平时如果遭遇到此类空号,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向本报举报:拨打热线电话18970992448、QQ报料641574808、电子邮件641574808@qq.com。本报将与各级主管部门联手“消灭”空号和虚假的联系方式。

    ◎文/记者刘太金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走质检、进企业、看质量”活动走 ...

  • 深秋的甘肃敦煌胡杨林

  • 提升质量安全促进蜜柚出口

  • 故乡的标点

  • 时光之味

最新新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