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育儿

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再引热议

2013-06-27 14:05:29法治周末

    法治周末记者 焦红艳

    一个男生送给一个女生的“情书”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接下来该怎么处理呢?

    尽管教师资格证改革在上海只试行了一年有余的时间,但是网上已经出现了所谓的“保过班”。以上这道题被某考试网站作为师德考试例题加以分析。

    去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颁布实施。《意见》中明确: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

    之后,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在几个省市试点,考核内容包括师德、业务考核、教学工作量考核,师德将作为首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

    上海是试点之一,具体做法是:教师需5年进行一次资格认证考试,连续5次通过考试才算稳住了“铁饭碗”,一旦在这个过程中考不过将失去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证不再终身制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近期,虐童、性侵等恶性案件的新闻不断闯入人们视线,又引起了人们对师德的广泛关注。6月14日,在北京2013年教育督导与评价研讨会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透露,年底将建立教师师德考核评价规定,划出师德“红线”。

    近日,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线联平透露,北京也已开始研究教师资格定期认证注册制度。

    学者表示教师注册不是打破铁饭碗那么简单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教育界专家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关于教师定期注册在中国的讨论已有10年之久,定期注册的目的绝不是打破“铁饭碗”。

    这位专家进一步解释说,他曾与英国和日本等国的教育学家讨论过教师注册的话题,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做到教师5年一注册,考试不过就取消资格。

    “所谓年检,国家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办法激励教师业务上的不断提高。但我认为,在教师管理和提高素质方面,年检不是一个最好的办法,不是解决教师问题的有效途径。我觉得英国的做法是比较好的,他们是要建立一种在职的终身教育制度,为教师终身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这和年检的目的是一样的,但却比简单的考试好多了。考试能考什么呢,还不是教育学、心理学这些东西,有什么意思呢?”这位专家如此说。

    在试点地区,因为试点时间均未超过5年,所以第一次考试认证还没出现,能看到的变化是,第一次参加教师资格认证的考试内容出现了一些变化,比如现在是全国统考(原来是省考),另外也无教材(原来有指定教材),根据教育部的大纲范围出题。

    正是有了这些变化,在试点的省市,各种“教师资格保过班”成为了考试网站的一项新业务。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齐认为,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比定期注册制更重要的是另外两方面改革。

    其一,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推行基础教育多元评价体系建设。当前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几乎成了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唯一标准,不仅学生压力大,教师和学校的压力也很大,必须加快建立科学的、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

    其二,推进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要让学校办出特色、教育富有个性、教师有职业荣誉感,关键在于学校自主办学,教师拥有教育自主权。对于教师的考核、评价、发展,不应该由行政说了算,而应建立教师同行评价。在现实中,就有一些教育教学并不突出但会搞关系、讨领导欢心的教师,获得好评和好的发展机会。如果这种评价机制不变,定期注册的结果可能不是“汰劣”而是“汰优”。

    熊丙齐认为,以上两方面改革,对于基础教育和教师的影响是全局性和根本性的。也只有推行了以上改革,再来谈定期注册制,才能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素质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教育活动家欧阳维建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媒体报道的性侵、虐待儿童事件,是极端事件,应是法律解决的范畴。而师德的范围其实很宽泛,“比如是不是关注孩子的心理和生理权益?老师对孩子的心灵施暴如何加以规范?是不是为了成绩忽视了孩子的自信?这些都在师德的范围内,这些方面很多老师的确需要培训和提高。从行政的角度,国家出台相关考试制度,应属必要的行政措施,在师德上设置防线,也会有助于教师觉悟的提高”。

    受访教师多数表示“经不起折腾”

    教师定期注册何时全国范围内实施?教师定期注册考试考什么、怎么考?针对这些具体的问题,法治周末记者致电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相关负责人以试点还在进行中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尽管这些具体内容都尚未明确,但诸多媒体的报道,还是引起了教师和家长们对教师资格5年一考的广泛关注。

    “去年就听说有这么个文件,学校也只不过是开个会传达了一下,之后就没什么动静了。老师之间也没什么议论。在我们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执行不了。”上海松江区某高级中学语文教师毕秀金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毕秀金告诉记者,据她所知,上海的教师资源非常紧张,通过考试淘汰一批,可能性不大。另外,有一些专科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教师,再次去应对新型的考试,难度也会很大。

    “如果她们考不过,怎么办?上海的学校还是非常注重稳定的,这些老师过不了肯定会有情绪。”毕秀金认为,如何退出,也是一个问题,必须要在考之前确定一个合理的机制。

    “一般情况下,5年也是老师职务晋升的一个时间段,要想得到晋升,也得考试,再加一种考试显得重复且没有多大的必要性。况且,听说师德也要笔试,师德很难有标准答案,做教师已经够累的,这种考试太形式化了吧。”毕秀金说。

    河北乡村教师焦敏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尽管河北还没开始试点,但是在看了新闻之后,教师们还是在办公室热议了一番。

    “做老师太不容易了,要做警察,学生丢了东西,要判断是怎么丢的,是不是谁拿走了;学生之间有了矛盾,一方找到老师告状,老师要像法官一样判断调解;孩子肚子疼了或者身上起了小疙瘩,得像医生一样判断,第一时间判断这个孩子是不是传染病,要不要回家,要不要马上送医院。总之,老师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情况,然后作出第一判断,稍有偏差就会出事。另外,还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家长,有时候孩子丢根铅笔,家长都不依不饶地来找老师非要一个说法。”34岁的焦敏谈起自己十几年的教师生涯,满腹感慨。

    “就是觉得这是一个‘铁饭碗’,才一直坚持着。如果连这个都没有了,那正好,我先趁年轻去干点别的。反正我有教学经验,可以随时再考回来。”焦敏家住在县城,学校却在县城外的乡村。尽管曾经被评选过县级十佳教师甚至是市优秀辅导员,却一直没有机会调到已经人满为患的县实验小学。焦敏认为是自己“关系不够硬”。但是一个月2000元多的收入,让她面对日益高涨的物价显得非常无奈。

    “女教师收入低也就罢了,男教师也这么低的收入会被看不起,长期的压抑或许也会导致心理问题。”在焦敏所在的县,也有男老师因对女学生动手动脚而遭受过处罚的事情发生,焦敏认为心理问题很复杂,跟很多因素相关,不是一考就可以解决的。

    焦敏办公室一位刚毕业的年轻老师却说,她不怕考试,怎么考她都能过。而一位快50岁的教师却对考试表示出不满,理由是自己的记忆力已经不行了,计算机也不够熟练,万一考试不过,那么退休怎么办?

    家长为教师们感到难过

    “极个别老师的行为,为所有教师抹了黑,老师们不容易,我为老师感到难过。”李素艳是一位小学三年级女生的妈妈。

    “我家也是女孩,看到网上关于校长带小学生开房、幼儿园老师打孩子这样的新闻也非常难受,担心也会加了一层。但是我想这种事情发生在偏远地区的几率更大,这些地区老师的素质可能真有问题,而且留守儿童也比较多。那些没有父母监护的孩子最危险也最可怜。”

    李素艳认为,某些教师表现出的师德沦丧跟整个社会大环境相关,这也不是一考就可以解决的事情。

    “那些事先背背就能过关的考试能难得住老师吗?但是这样的考试能起到什么作用呢?高分的人品德就高尚?”李素艳认为,不改变教师的待遇,收费辅导班就会丛生,不改变目前的应试教育现状就不能减轻沉重的作业负担。

    李素艳认为,与其这样让教师们应试,不如增加培训。“如果有规定,幼儿园老师和中小学老师只有通过多少培训才可以上岗,这样更好些。另外,也可以引入心理测试,将心理不健康的排除在外,家族有精神病史的也应被排除。”

    关于师德一票否决,李素艳也有担心。“票都在谁手里?同事?领导?家长?如果是这样一票否决有可能掺杂其他的东西,比如同事相轻,家长的苛责等,对老师严格的同时也得保护老师。”

    “我小时候也因为不写作业挨过老师一巴掌,但是现在回忆起来都是感动,尽管这种方式不为大家所倡导,但是现在的情况是,老师宁可放弃对一个学生的管束也绝对不会去犯错误,罚站一会儿都是被禁止的。”李素艳说。

    李素艳认为,补足立法中的不足,用法律建起保护儿童的屏障要比考教师实际得多。“法律存在着漏洞,执法也不够严格。”带小学生开房的校长只判了13年,李素艳认为判得太轻。

    但上海的一位家长蒋云峰表示,“我觉得从国家的层面注重师德的考察无可厚非,至少,可以让教师们更重视。”蒋云峰还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有相关机构曾经做过调查,儿童性侵案隐案率为1:7,也就是说每曝光一个案件的背后,可能隐藏着7个未经披露的同类案件。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走质检、进企业、看质量”活动走 ...

  • 深秋的甘肃敦煌胡杨林

  • 提升质量安全促进蜜柚出口

  • 故乡的标点

  • 时光之味

最新新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