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早上好!我班的爱心义卖活动不尽如人意,捐款太少,拿不出手,如果没有捐款的,就请带5元钱来学校,谢谢!”昨天早上,六合区双语小学一年级部分家长收到一则短信。对此,有家长提出质疑:“收到这条短信,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捐款是为了什么?为了好看或攀比吗?”
昨天下午4点多,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了六合区双语小学办公室,一名姓马的老师告诉记者,上周五,学校组织了一场爱心义卖活动,即由学生将自己闲置不用的书、玩具等拿到学校,进行义卖,所得款项将捐给慈善机构。“可能是某一位老师觉得活动没有组织好,向家长发了这个短信,这是不应该的。捐款是自愿的,不能是强制性的,我们会进一步了解一下情况。”
昨天下午5点多,六合区双语小学校长方进向记者确认了马老师的说法。方进说,上周五,学校组织了一个“博爱校园行”的活动,采取的形式是义卖,所得款项将交由当地慈善组织,一部分用于资助六合当地家庭困难的小学生,另一部分捐给雅安地震灾区。举办这个活动初衷是好的,这也是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种方式。该校一年级共有11个班,经校方了解,向家长发短信的是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发这则短信通知很不合适。班主任应该与家长沟通好,解释此次爱心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发这样的短信,容易使家长产生错觉,误以为是学校要强制捐款。
方进说,经了解,这名班主任所在的班级,有五六名学生没有参加爱心义卖。“搞爱心活动,捐款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对这名老师的擅自做法,我已进行严肃批评,老师也表示很后悔。”方进说,他已经要求这名老师尽快与学生家长们联系,做好沟通工作。另外,以后学校在类似活动时,将会更慎重。
昨天下午5点多,六合区教育局办公室有关人士表示,六合区双语小学组织这样的爱心义卖活动,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操作上不太成熟。首先,一年级孩子搞爱心义卖,由于其年龄太小,不太懂得其中的操作办法,活动效果不一定很好。另外,班主任老师给家长发关于捐款的短信,这是不对的,因为捐款不是强制性的。“今天下午得知这件事后,我马上联系了学校,要求立即改正,并向家长做好解释工作。”(顾元森)
来源: 新华社—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