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育儿

江门:五成新生上学 无奈舍近求远

2013-05-14 16:12:20南方日报

    西区小学学位严重不足,人大代表建议应急启用原市教育学院校区

    五成新生上学 无奈舍近求远

    江门职院(原市教育学院)校区被寄予解决西区学位不足的厚望。 杨兴乐 摄

    在今年1月的江门“两会”上,市人大代表唐兆良提出《关于原江门市教育学院校区使用的建议》,称由于城区人口增加较快、学校布局的不合理、新学校建设的严重滞后,造成西区片义务教育学位严重不足,迫切需要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位问题,特别是小学阶段学位。

    西区片的学位问题,政府曾未雨绸缪:2003年审议同意规划胜利路160号地块为小学用地,可惜目前仍未得到落实;2007年,将原江门市教育学院校区整体交实验中学使用、将现实验中学校区改办为一所小学的计划被提上议事日程,得到市政府和市教育、规划部门的认可并同意。但是,这一缓解学位不足的良策又因何被搁置?

    辖区小学增加班数仍供不应求

    虽然江门城区中小学学位报名才启动不久,但去年小学西区学位的捉襟见肘已让人大代表忧虑和关注。目前,江门城区西区片由于永盛新村和西区工业路附近的区域没有设置小学,造成该区域的小学生上学需要到白沙小学或紫沙小学就读,路途较远;另由于幸福新村区域没有小学,东风小学亦无法安排,造成该区域的小学生上学需要到实验小学、白沙小学或紫沙小学就读,路途较远,未能就近安排入学,市民意见较大。

    学位不足,各学校超规模办学问题越来越严重。目前,市区西区片内全部学校均处在严重超规模办学的状态。据统计,紫沙小学、实验小学、东风小学和农林小学按规范化要求可容纳学生数计算分别超出761、795、298、693人,合计超出2541人,而目前这4个学校在校学生共5791人,超出比例较大。

    对西区片来看,该区域的商住楼建设越来越多,再加上租住该区域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造成该区域的学位安排压力越来越大,2012年不得不在白沙小学、紫沙小学、发展小学、东风小学比原计划再各扩大一个班,即使增加班数,但班额仍是超50人的大班额,让超规模办学的现象也更突出。

    规划新建小学“纸上谈兵”

    唐兆良提出,根据市规委会2003年审议同意的《石子潭村改造规划》和《江门市教育设施规划(2004—2020)》的意见,胜利路160号地块规划为小学用地,拟建设石子潭小学。目前,该规划未得到落实,希望可以尽快推进落实。

    实际上,记者从《江门市城市教育设施规划(2004—2020)》方案中了解到,蓬江中心城区规划建设8所小学和3所初中,除了石子潭小学,规划要建的小学还包括北环南规划小学、翠林苑小学、兆丰小学、发展大道北规划小学、双朗小学等,但规划提出至今只建成了由开发商投资的碧桂园小学,其余学校均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

    动用原江门市教育学院校区未落实

    其实,政府部门曾提出将原江门市教育学院校区整体交实验中学使用、将现实验中学校区改办为一所小学,几年前已得到市政府和市教育、规划部门的认可并同意。唐兆良说,若能落实有关安排,学位不足问题才有可能得到缓解。

    唐兆良提出,根据目前实验中学的规模和将来城市人口的增加预测,实验中学办学规模定位为36个班、1800名学生,按照规范化学校的要求,学生生均占地面积(初中)不低于23平方米的标准,因此至少需要在原江门市教育学院校区安排70亩土地给实验中学使用。根据现实验中学校区的占地情况可办一所规模24个班、1104名学生的小学(若按小学学生生均占地面积不低于18平方米来考察实际占地也不足)。

    但记者昨日联系主办单位江门市教育局,负责承办的办公室人员告知,该人大建议仍在办理中,按规定,今年人大建议最迟不得超过7月31日办理完毕并答复人大代表。

    记者分别联系了3个会办单位的会办人员,市规划局表示确有此前的相关规划,将积极协助建议的下一步办理;蓬江区政府称知悉之前已定规划,将全力推进,该建议实则从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拿出校区来供给蓬江区义务教育办学之用,蓬江区政府无理由推托;而江门职院则表示,原江门市教育学院校区目前由该校附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江门幼师西校区使用,但是地块属于江门市原电机厂所有,使用涉及到该厂原有职工的安置问题,一直都是有偿使用;目前江门职院为新校区建设担负着3.2亿元的银行贷款,如要从该校区拿出70亩以上土地供无偿使用有很大困难。3个会办单位一致认为,“该问题应由市政府出面解决”。

    江门职院方面还透露,该校已将原江门市教育学院校区约70亩地的拍卖要求上报市政府,“谁想用就谁掏钱”。杨兴乐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走质检、进企业、看质量”活动走 ...

  • 深秋的甘肃敦煌胡杨林

  • 提升质量安全促进蜜柚出口

  • 故乡的标点

  • 时光之味

最新新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