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育儿

理邦仪器澄清砸杯闹剧 研发费用失控遭质疑

2013-05-09 09:14:42新浪

    金证券记者 江芬芬

    “这个真是子虚乌有,当天只是小摩擦,绝对没有外界传得那么激烈。”昨日下午,理邦仪器(21.000,0.61,2.99%)(300206)证券助理罗小姐对《金证券》记者称。

    5月3日,理邦仪器召开2012年度股东大会。当日下午,坊间开始流传,“有小股东向董事长张浩砸出茶杯”,这一传闻难免让资本市场瞠目。

    一位当日在股东大会现场的券商研究员也向《金证券》记者证实,“除了一个小股东没提前登记但要投票发生争吵之外,其他时间现场气氛算得上平和。”

    尽管“砸杯”闹剧得以澄清,但笼罩于公司身上的争议并未散去。

    被传“股东杯砸董事长”

    上周五,理邦仪器召开股东大会。本来平淡无奇的股东大会,却因一则传闻陡生波澜。当日下午,某股吧有人爆料:小股东因不满高管隐瞒耗资巨大的所谓“美国团队”,向董事长张浩砸出茶杯。张浩及时躲闪,没有被砸到。随着媒体的跟进,此事闹得沸沸扬扬。

    当日赶赴现场的深圳研究员向《金证券》记者透露,“并没有发生所谓的砸杯事件,只是在现场有一个小股东要求投票,公司认为不合规,发生了口角,整个过程大概持续了20分钟。”

    昨日下午,公司证券助理罗小姐进一步补充,“4月26日是股权登记日,这位小股东没有提前登记。按照规定只能列席,没有投票权。但这位小股东不答应,公司也查了一下,他只有1股理邦仪器。 ”

    不过记者留意到,也有网友在“雪球”网站上透露,“我们几个股东有正常登记,却莫名其妙不发给我们选票。最后没能参加投票,我参加这么多股东会也是第一次碰到。”对此,罗小姐给予否认,其称:“共有4位散户股东参加,提前登记的都投了票。”

    神秘的美国团队

    不实传言从何而来,为何“倒地中枪”的恰是理邦仪器?

    公司内部人士对《金证券》记者坦言,“3日下午我们也注意到了股吧里的传闻,之所以会出现传闻,可能与部分股东对公司有些不满有关。”

    2011年4月21日,理邦仪器携38元发行价、60倍市盈率登陆创业板。昨日收盘,公司市价20.42元,困守其中的股东大多损失惨重。

    有研究员直言,失控的研发费用正在吞噬理邦仪器的净利。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2012年公司对研发的投入逐年增加,分别为2800万元、3800万元、5670万元及8450万元,累计投资近2.1亿元,其中大部分用于美国研发团队。以2012年数据为例,理邦仪器研发费用占当年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2%,远远超出该公司去年5519.57万元净利润水平。

    让中小股东气愤的是,在历次交流活动中,公司对耗资巨大的所谓“美国团队”鲜有披露,没有团队领头人简介,甚至没有披露该团队研发成果等。在这次股东大会上,神秘的“美国团队”再被提及,公司董事长仍是紧咬牙关,“美国团队是公司的商业机密,现在不能透露太多信息。但可以保证公司逐年增加的投资并没有打水漂,相信不久就可以给大家带来惊喜。”理邦仪器副总裁CHAO LIN也称,“估计最晚明年上半年所有的目光都会聚集在我们的美国团队上。”

    昨日,证券助理罗小姐同样对《金证券》记者强调,“公司主要以研发为主,在正式的产品没出来之前,公司认为公布美国团队的情况时机不成熟。”

    这样的回答,中小股东很难接受。他们认为,“股东有基本的知情权,像研究课题、团队成员这些信息并不会对公司经营造成实质性冲击,公司这种过于机密的态度显得不正常。”

    机构只当“旁观者”

    或许由于“砸杯”事件过于吸引眼球,一个现象被外界所忽略:5月3日有20多家机构人士亲赴理邦仪器股东大会。对于业绩不济、市值不大的理邦来说,这多少有些出乎意料。

    “资金缩水厉害心有不平,小股东的心情我们能理解。但相对于散户纠结于美国团队、高管薪酬等问题,机构更看重公司未来的增长点。散户追求的是短期利益,我们看重的则是长期策略。”前述深圳本地研究员对《金证券》记者称。

    在其看来,理邦仪器将进入新产品密集发布期。便携式彩超已于2012年完成欧洲市场认证和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注册,预计将在2013年下上半年完成国内注册;插件式监护仪预计将在2013年下半年完成国内注册;POCT(体外快速诊断)产品预计在2013年上半年完成相关欧洲市场认证及国内注册。随着新产品逐渐贡献收入,研发费用有望得到消化。

    据了解,彩超和POCT这两大战略产品正是由公司美国团队负责研发。这位研究员分析,医疗仪器行业竞争异常激烈,此前公司与同处深圳的最大竞争对手迈瑞医药互相打官司,目前判决结果还没出来,公司对专业机密难免谨慎。不过,他也坦言,“公司方面没有透露出更多的研发信息,我们也不好做预判,这直接影响了机构资金的潜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走质检、进企业、看质量”活动走 ...

  • 深秋的甘肃敦煌胡杨林

  • 提升质量安全促进蜜柚出口

  • 故乡的标点

  • 时光之味

最新新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