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家居

游资撤离原材料价跌20% 红木家具身价跳水

2011-12-28 13:52:07新浪家居
    红木家具一直被视为家具消费的“金字塔”,近十年间交易价格翻了数倍,部分名贵种类的原木价格甚至翻了百倍。从2010年至今,红木家具原材料之一的红酸枝价格暴涨4倍,巨大的利益诱使投资者蜂拥而至。然而近日记者走访我市几家大型家具卖场了解到,自12月份开始,一路看涨的红木家具价格普遍大幅跳水,与以往火热的销售场面相比,目前我市红木家具市场销售遇冷,销量与上半年相比直降五成。
袁家岗,某家具店的红木家具无人问津。 记者 龙在全摄
袁家岗,某家具店的红木家具无人问津。 记者 龙在全摄

  红木原材料价跌20%

  “10月份标15万都有人买,现在降到13万却没人问。”南坪红星美凯龙现代家具馆,红木家具销售商刘成俊指着一套大红酸枝的桌椅,苦笑着对记者说。

  据他介绍,降价的不仅大红酸枝,黄花梨、大叶紫檀、小叶紫檀的家具价格普遍比10月份低20%,部分家具甚至降价50%。刘成俊把红木家具降价的原因归为原材料降价,“原木价格下来了,家具价格肯定跟着往下降。”

  据记者了解,进入12月红木家具原材料开始规模性降价,与10月份相比,老挝酸枝已经从20万元/吨降到15万元/吨,小叶紫檀则从120万元/吨降到90万元/吨。红木原材料价格的整体跌幅达15%~20%。

  销量直降五成

  然而,价格下跌并没有引来销量的增加。记者在该家具卖场看到,四五家红木家具店的生意都十分清淡。

  南坪红星美凯龙现代家具馆另一位红木家具销售商何凤芝说:“9月份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卖五六套。现在完全没得比,我这一周都没开张。”何凤芝对记者坦言,最近一个月的销量和上半年相比少了五成。

  “买涨不买跌啊!”前来咨询红木家具价格的市民刘宏飞说,“现在房地产、股市都不景气,我想投资红木家具,没想到红木家具也在降价,买了赔了咋办?”刘成俊说,红木家具价格昂贵,真正买来使用的很少,更多的是看中红木家具的升值空间。“我接待的顾客,有一半以上都是买来投资的。”何凤芝说。

  记者从杨家坪美每家、江北紫红苑红木家具城等销售商处了解到,与上半年相比,他们的红木家具销量差强人意。“这个月的销量连以往的一半都没有”,这是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游资撤离或是降价主因

  “小叶紫檀2007年的价格是15万,到今年上半年的最高点已经超过120万,短短四年,价格翻了8倍。”谈起红木家具这些年狂飙的涨价速度,做了近十年红木家具生意的何凤芝也是一脸的不可思议。

  据他介绍,2006年前红酸枝的价格是1.5万元/吨,而今年10月均价已涨到9~10万/吨,5年翻了近6倍。而黄花梨的价格涨得更离谱,从4万元/吨到600万元/吨,十年暴涨150倍。

  不断看涨的原料价格,也让很多红木家具收藏爱好者看到了商机。“红木价格不断走高,投资前景一片大好。当时手里有些钱,想做点别的投资,楼市、股市都不踏实,就买了些红木家具,希望能有所回报。”家住江北观音桥的石永坤对记者说,2010年7月,他花费近100万买入一套小叶紫檀的家具。

  据记者采访,有石永坤这样想法的市民并不在少数,在刘成俊看来,这次红木家具价格下跌就是多年来炒家炒作过度造成的。“材料稀缺论让很多投资者过于看好红木家具的升值空间,不少游资参与到红木炒作的过程中,直接推动红木价格成倍上涨”。他说。

  据了解,“温州兵团”一度是推动国内红木家具走高的主要力量。温州投资者借助团体炒作手法,在一级市场大量买进红木原材料囤积炒作,4年时间,红木家具的整体涨幅在6~8倍。

  “目前社会上有很多游资,投资者都希望增值,不断暴涨的红木家具市场让很多投资者看到了商机。”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院长曾国平认为,恶性爆炒的投机行为和希望增值的投资行为是红木价格不断暴涨的两大“推手”。

  然而,自2010年下半年起,温州投资客开始逐步套现出货。尤其从今年5月份开始,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升级,楼市的调控和股市的下行,各地投资者也相继加剧撤资。

  “楼市、股市不景气导致投资者手头资金紧张,购买力降低,对于投资红木家具也更加谨慎。”曾国平说,“游资不断撤离,新的资本又不敢进入,对红木家具市场来说,无意是雪上加霜。”

  “那套花了100万买进的小叶紫檀家具,现在降到90万都没找到买主。”石永坤一筹莫展的向记者抱怨说,“就像买股票被套牢的滋味。”而重庆鸿古轩木艺家具厂一名姓欧阳的销售人员则并不认为降价会持续下去,他说:“由于原材料的稀缺性,红木家具价格肯定会上涨的。”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走质检、进企业、看质量”活动走 ...

  • 深秋的甘肃敦煌胡杨林

  • 提升质量安全促进蜜柚出口

  • 故乡的标点

  • 时光之味

最新新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