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产品质量监督司
淀粉是食品行业重要的配料,在食品行业上具有广泛的用途。同样也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如煎炸烹炒,做汤勾芡都少不了要用到淀粉。淀粉可以从玉米、小麦、土豆等原料中提取出来。
为了维护广大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国家质检总局对淀粉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河北、吉林、江苏、山东、北京、天津等6个省市28家企业生产的31种淀粉产品,合格25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0.6%。
本次抽查的生产企业多数为分装企业,年产量在20吨左右,其原料(成品)多数从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采购,这些企业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对产品质量有一套严格把关控制措施。此次抽查的产品,卫生指标中的铅含量和砷含量均符合《淀粉类制品卫生标准》的要求,单项合格率均为100%。从中可以看出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对卫生指标都比较重视,其中大部分淀粉产品的生产企业,在强化内部质量管理,注重产品质量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企业内部设有品质监控中心,对关键工序进行监控,这些企业能够从原料厂检验、设备和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产品的出厂检验等多个方面把好关,保证了产品质量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
抽查中发现有个别企业对产品质量重视不够,特别是一些小企业,这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质量意识淡漠,原料入厂把关不严,生产过程控制存在着漏洞,产品出厂检验流于形式等质量管理上的问题,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
抽查中反映出的主要质量问题:
1、二氧化硫超标。食品漂白剂亚硫酸及其盐类具有漂白、脱色、抗氧化和防腐作用,其在食品中的残留量以二氧化硫计。亚硫酸及其盐类毒性较小,人少量摄取时,在体内迅速氧化成硫酸盐排出体外。一天摄取1g未发现任何障碍,一天摄取4-6g ,对胃肠有损害,能造成激烈腹泻。慢性影响可引起头痛,对肝脏有一定损害,使红血球血红蛋白减少。因此国家对其采取限量使用,在食用淀粉中规定其二氧化硫残留量不能超过30.00mg/kg。本次抽查中有4种产品该项不合格。
2、水分超标。水分超标主要是由于生产控制过程或分装时控制过程不严而造成。过高的水分含量会造成淀粉发霉变质,对人体健康不利,也不利于淀粉的安全储存。本次抽查中有 4种产品该项不合格。
3、蛋白质含量不合格。蛋白质主要反应了原料中的蛋白质分离情况。蛋白质分离采用离心机,分离效率高。经离心机分离蛋白质以后的淀粉乳,还需要在旋液分离机中进一步分离蛋白质。一般经离心机分离后淀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为2.5%,经旋液分离机分离后,蛋白质含量降至0.3%。本次抽查中有2种产品该项不合格。
4、灰分超标。灰分指标主要反应了原料的净化是否到位。如果分装企业在原料(成品)分装时条件控制不严也会造成灰分超标。本次抽查中有 1种产品该项不合格。
本次抽查中了解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委托加工、代加工、分装等等。在本次抽查的生产企业就多数采取了分装的方式进行生产。这些企业在原料(成品)进货时均能做到索取检验证明,以保证原料的质量。但这些企业在对原料(成品)分装后的产品多数不再进行质量检验,而没有做到产品必须检验合格后才能出厂的要求。如果在分装的过程中,淀粉遭到污染,就会出现不合格产品出厂销售的问题。
同时还发现部分淀粉产品的包装标识不规范,特别是一些分装企业,出现产品名称和配料表与标注的产品执行标准不一致的情况。如名称是玉米淀粉,而标注的执行标准却是食用小麦淀粉的标准。
针对本次抽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国家质检总局将要求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帮助不合格企业分析查找原因,做好企业的复查整改工作,切实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严把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关。
淀粉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部分质量较好的产品及生产企业名单
序号 |
生产企业 |
产品名称 |
商标 |
型号规格 |
生产日期 |
1 |
上海融氏企业有限公司 |
速溶生粉 |
融氏 |
358g/瓶 |
2003-1-22 |
2 |
呼和浩特华欧淀粉制品有限公司 |
土豆淀粉 |
华欧牌 |
400g/袋 |
2002-12-23 |
3 |
哈尔滨华涛淀粉制品有限公司 |
如意马铃薯淀粉 |
如玉 |
400g/袋 |
2003-2-14 |
4
|
大兴安岭丽雪精淀粉公司 |
丽雪精淀粉 |
丽雪 |
400g/袋 |
2002-4-16 |
注: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