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饯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产品质量监督司
蜜饯产品是以干鲜果品、瓜蔬等为主要原料,经糖渍蜜制或盐渍加工而成的食品,如各类果脯、话梅、九制陈皮、山楂饼等,以其独特的口味作为一种休闲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国家质检总局 已多次对蜜饯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产品抽样合格率虽然逐步提高,但是蜜饯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主要原因是生产蜜饯食品的企业规模小,变化快,质量意识不强,对蜜饯食品标准不熟悉,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
最近, 国家质检总局 再次对蜜饯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广西等 5 个省市 44 家企业生产的 54 种产品,合格 29 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 53.7% 。
抽查结果表明,大型企业蜜饯产品抽样合格率为 80% ,中型企业为 75% ,而小型企业产品抽样合格率仅有 48.9% 。由于蜜饯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多为中小型企业和私营企业生产,其生产条件差,管理不严,产品质量不能保证。
抽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
1 、过量使用糖精钠。糖精钠(糖精)是一种无营养型甜味剂,用来增加产品的甜度,其甜度是蔗糖的 500 倍。由于一些企业规模较小,传统工艺手工操作,生产条件控制不严格,计量不够准确,配料时没有严格的控制程序,添加时全凭经验,造成糖精钠超标。本次抽查中有 15 种产品该项不合格。其中有 1 种产品的 糖精钠含量高达 8.28 g/kg ,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 55.2 倍。
2 、过量使用苯甲酸。苯甲酸是一种防腐剂,添加至食品中用于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有些生产企业对添加量控制不严,对半成品原料不进行检验,重复加入苯甲酸是造成苯甲酸超标的主要原因。本次抽查有 15 种产品该项不合格。其中有 1 种产品苯甲酸含量为 3.02g/kg ,超过国家标准规定限量的 6 倍。
3 、着色剂使用量超标。着色剂(柠檬黄、日落黄、苋菜红、胭脂红、亮蓝)是一类人工合成色素,主要用来增加产品的色彩。这些食品添加剂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造成着色剂超标的原因是个别企业只看重产品的外观色泽而不控制使用量。本次抽查中有 3 种产品该项不合格。
4 、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二氧化硫用于果脯产品中是为了防止产品褐变。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有的产品是季节性生产,全年销售。生产企业在生产时考虑到二氧化硫随着贮存时间而逐渐降低会导致产品褐变,所以在生产时加大了亚硫酸盐的使用量。本次抽查中有 3 种产品该项不合格。
针对抽查中反映出的问题, 国家质检总局 将责成各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产品质量不合格企业严肃处理,问题严重的,要责令停产。 特别是在全国人民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一定要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战胜“非典”作为当前产品质量监督的重中之重,加强对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食品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认真履行好党和人民负与我们质检系统的神圣职责。
另外,消费者在选购蜜饯产品时应注意:
1 、首选大型超市、知名企业生产的产品。
2 、不要购买色泽特别鲜艳的产品。
3 、不要购买有明显二氧化硫气味的产品。
4 、不要购买有异味、霉味的产品。
5 、不要购买包装简陋,产品中有外来杂质的产品。
蜜饯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部分质量较差的产品及其企业名单
序号 |
企业名称 |
商标 |
规格 |
产品名称 |
生产日期 |
主要不合格 项目 |
1 |
桂林市宏兴食品厂 |
|
250 克/ 盒 |
九制金桔( 低糖) |
2002-08-21 |
苯甲酸; 糖精钠; 日落黄 |
2 |
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建业食品厂 |
隆香 |
200 克/ 袋 |
酸甜柠檬 |
2002-07-25 |
苯甲酸; 糖精钠 |
3 |
南宁市绿果园食品有限公司 |
绿果园 |
180 克/ 袋 |
甘草榄 |
2002-08-25 |
苯甲酸; 糖精钠 |
4 |
上海吃不厌食品有限公司 |
五环 |
250 克/ 盒 |
吃不厌山楂皇 |
2002-08-15 |
苯甲酸; 糖精钠 |
5 |
上海鑫发食品贸易有限公司 |
鑫发 |
200 克/ 盒 |
盐金杏肉 |
2002-09-01 |
二氧化硫残留量; 糖精钠 |
6 |
桂林市漓江鱼食品厂 |
山水 |
300 克/ 盒 |
桂林金桔 |
2002-09-03 |
苯甲酸; 糖精钠 |
7 |
杭州梅园食品有限公司 |
超园 |
200 克/ 盒 |
天皇应子 |
2002-08-22 |
苯甲酸; 糖精钠 |
8 |
福州龙多多食品有限公司 |
龙多多 |
180 克/ 袋 |
香辣榄 |
2002-09-12 |
苯甲酸; 糖精钠 |
注: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