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质量新闻网房产资讯!
在线投诉 | 维权投诉: weixin.tousu.cqn.com.cn
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房产资讯>>地方>>广东>>

广东省加快推进城市天然气事业高质量发展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2021-05-27 13:30:04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官网

image.png

5月26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广东省加快推进城市天然气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介绍《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工作安排及保障措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刘玮、城市建设处一级调研员杨震侃,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管理处处长张瑞凤和省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处处长黄志明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出台方案 助推城市天然气事业高质量发展

天然气是优质高效、绿色清洁的低碳能源。推进城市天然气事业高质量发展,事关民生福祉和绿色发展,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性工程。

近年来,广东省大力推动城市天然气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大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城市天然气供应和管理,加快推进城市天然气事业高质量发展,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省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实施方案》。经省政府13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已正式印发《实施方案》。

在起草过程中,《实施方案》着眼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能源转型升级,对拓展气源供应、补齐设施短板、促进城市天然气发展利用作出了全面筹划部署;着眼加快实现碳达峰、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对扩大天然气在居民、工业、商业以及交通等领域利用范围和规模提出了要求;着眼推动企业减负降本、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从压减供气层级、强化气价监管、稳定供应保障等方面,对做好保供稳价工作作了部署安排;着眼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着力解决管网不通、供应不畅等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用上干净清洁的管道天然气提供重要保障。

刘玮介绍道,《实施方案》围绕构建体制更完善、供应更稳定、利用更广泛、运营更规范、安全更可靠的城市天然气发展良好格局,明确了2025年前城市天然气发展目标,部署八个方面任务。

《实施方案》主要特点包括:一是聚焦完善法规政策体系。针对现行法规政策不完善、不配套等问题,提出要推动修订《广东省燃气管理条例》,制定《广东省城镇燃气发展“十四五规划》,配套出台加强燃气经营许可、特许经营等方面管理的制度规章,为城市天然气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规政策保证。二是聚焦优化气源供应格局。着眼构建主体多元、竞争适度、稳定可靠、价格合理的天然气供应格局,对加快我省天然气主干管网和储气调峰设施建设,实现公平开放,推动气源采购方式多元化作出了部署。三是聚焦补齐基础建设短板。围绕构建城市天然气供应“一张网要求加快推进城市供气管网建设和互联互通,落实城燃企业储气能力建设要求,提升天然气稳定供应能力。四是规范城市天然气运营秩序。针对当前城市天然气运营和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规范特许经营、完善管网体制、强化价格监管和安全防范进行了全面部署。

多举措发力 提升全省城市居民管道天然气普及率

城市居民管道天然气普及率是衡量城市天然气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2015年至2020年,广东省城市居民管道天然气普及率从30%提升到50%。《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广东省城市居民管道天然气普及率要达到70%。

刘玮表示,为达到预期发展目标,将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结合新建住宅拓展用户。“十四五”期间,我省新增供应的商品住房和新增筹集建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要配套建设天然气管道,鼓励和引导住户实际开通使用天然气。二是推进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十四五”期间,全省计划改造约9000个老旧小区,涉及约170万户居民,对具备管道敷设条件的,要全部完成管道天然气改造。对城中村的管道天然气改造,也将有计划分步骤推进。三是推动出台“瓶改管”优惠政策。按照“政府支持、企业让利、个人负担”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各地出台“瓶改管”优惠政策措施,提高居民改用管道天然气的积极性。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下一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会同省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能源局等单位,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抓好《实施方案》贯彻落实。一是健全完善机制。省级层面将成立由我厅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推进城市天然气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各地也将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合力推动工作落实。二是实施重点突破。以强化气源保障为条件,以完善供应体系为基础,以强化经营监管、价格监管、安全监管为途径,在拓展城市天然气利用规模、完善城市天然气运行机制、降低城市天然气安全风险等方面实现突破。三是压实各方责任。根据《实施方案》总体部署,按年度、按地市分解目标任务,压实地市政府和城燃企业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四是强化要素保障。充分发挥环保、产业、金融、财政、价格等政策作用,加大资源投入和用地、用林等要素保障,简化优化项目建设审批,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供气范围和规模、规范经营秩序提供有利条件。

“十四五”期间,全省拟新建城市天然气管道2.3万公里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建成城市门站44座、城市天然气供气管道4.5万公里。“十三五”以来,我省城市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较大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市县建成区供气管网要基本实现全覆盖,城市天然气输配系统更加配套完善。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一级调研员杨震侃介绍,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天然气管网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全省计划新建城市天然气管道2.3万公里,管道总长将达到6.8万公里,拓展、加密城市供气管网;加快老旧管网、场站等设施更新改造,逐步提升管输系统稳定供应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推动城市供气管网互联互通,力争实现同一城市不同城燃企业之间管网互联互通,以及有条件的相邻县(市、区)之间管网互联互通;提升城燃企业储气能力,采取新建、改建、扩建储气设施以及租赁、购买服务、企业统筹等方式,达到年用气量5%的规定要求。

强化城市天然气供应管理 优化用气营商环境

从城市天然气用气规模看,我省在全国排名靠前。2020年,全省城市天然气用气量为142.9亿立方米,占全省天然气用气总量的49.3%。其中,居民用气占18.8亿立方米,工业用气占89.8亿立方米,商业用气占9.2亿立方米,电厂用气占20.3亿立方米,汽车加气以及其他方面用气占4.8亿立方米。基于我省经济发展的需求,天然气利用规模潜力巨大。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我省城市天然气用气量要达到200亿立方米以上。杨震侃解释道,这是基于我省城市天然气发展现状以及未来五年我省天然气用气总量,科学分析我省以及部分典型省市天然气利用增长规律,综合考虑人口增长、经济增长等因素,经过反复测算后提出的发展目标。

杨震侃表示,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积极推进“瓶改管”“煤改气”“油改气”工程,逐步拓展天然气在民用、工业、商业、交通等领域的利用范围和规模,不断提高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二是强化城市天然气的供应和管理,推动气源供应多元化、供气层级扁平化、企业经营集约化,强化管道天然气定价成本监审,探索按用气量分类制定非居民用户用气配气价格,逐步推动天然气终端价格更趋合理,进一步降低城市居民、工商业等用户用气成本 ,提高用户改用天然气的积极性。三是进一步优化用气营商环境,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为导向,在用气报装接入上进一步规范流程、压缩时限、降低成本,提升用气报装接入的透明度、便利度、满意度。四是加大天然气的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天然气推广使用对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等的积极意义,鼓励、倡导清洁能源消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管理处处长张瑞凤表示,“煤改气”工作总体完成情况较好,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显著,我省全面完成“十三五”国家下达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约束性指标。2020年全省优良天数达标率(AQI)为95.5%,PM2.5平均浓度为22微克每立方米,优于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过渡期标准。

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认真落实《加快推进城市天然气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要求,会同省相关部门继续推进工业“煤改气”工作,督促污染防治攻坚战部署在用建筑陶瓷生产线今年7月1日前全部使用天然气。继续指导各地拓展天然气利用范围,科学制定“十四五”煤改气计划,推动珠三角核心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全覆盖,禁止新建、扩建燃煤燃油火电机组和企业自备电站,原则上不再新建燃煤锅炉,逐步淘汰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区域内的分散供热锅炉。粤东西北地区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禁止新建每小时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

“县县通工程”规划投资80亿元 将惠及近1400万人

为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我省规划建设广东省天然气主干管网“县县通工程”,“县县通工程”规划总投资约80亿元,全长1050公里,覆盖全省22个县、18个革命老区,惠及近1400万人民群众。4月29日,“县县通工程”首批项目已开工,标志着我省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据省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处处长黄志明介绍,为强化城市天然气气源保障,在气源建设方面,我省已形成沿海进口LNG、陆上跨省管道天然气、海上天然气等“多源互补、就近供应”的供气格局;在主干管道建设方面,目前,全省天然气主干管道总里程约3630公里。2020年,我省新增投产天然气主干管道和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约815公里,实现天然气主干管道通达全省21个地市目标任务。“十四五”期间,我省将进一步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继续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气源供应和调峰储气项目,提高天然气的供应保障能力。在建天然气主干管道长度为548公里,规划建设天然气主干管道长度为1755公里。

(责任编辑:崔立明)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