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产经>>

让农产品既“产得多”也“卖得好”

2024-03-13 12:39:29 中国质量报

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知联会会长唐俊杰建议冷链护航

让农产品既“产得多”也“卖得好”

本报讯 (记者 贾润梅)“现在农产品的主要问题是加工率低。要不断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让农产品既‘产得多’,也‘卖得好’。”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知联会会长唐俊杰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建议。

作为现代农产品流通方式的“升级版”,冷链物流一直备受各方关注。“近些年,政府对于冷链物流的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唐俊杰说,从《“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到《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出台等,这些政策都为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记者梳理2017年至202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现“冷链物流”是文件中的高频词。比如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产品产地预冷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直供直销体系”。再比如202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建设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县域产地公共冷链物流设施”。

冷链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生活,是扩大高品质市场供给、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涉及冷链物流的内容。”唐俊杰说,在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充电桩、冷链物流、寄递配送设施建设”。从历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表述变化中不难看出,中央对冷链物流体系有“高质量发展”的期待。

“农产品种植很重要,但更要重视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环节。”唐俊杰说,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市场潜力加速释放,为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推进冷链物流建设,能够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有利于推进农村经济进一步搞活,提高农民收益。”

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和农产品加工,唐俊杰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一是加大农产品产地预冷、加工、分级等商品化处理,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二是加快推进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建设和集配中心建设,畅通农产品“最先一公里”,提高农产品溢价能力;三是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使鲜活农产品转化成更易储藏的加工产品,延长货架期,保障农民利益,减少农民经济损失,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从田间仓储冷链设施、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冷链物流基地到销地冷链集配中心、城市末端冷链设施,这是一个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链条,只有打通每个环节,才能有效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唐俊杰建议,既要提升农产品“最先一公里”的初加工能力,也要加快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产地仓及城市末端冷链设施和配送站点建设,形成全国性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春到三峡 碧水行船

  • 江苏省规模最大的940兆瓦渔光互补 ...

  • 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鼓励农村劳务人员 ...

  • 浙江省安吉县市场监管局联合县教育局 ...

  • 江西省南城县市场监管局在全县范围内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