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频道

张敬伟:延迟退休探路 可借助复方施治收效

2015-03-04 10:46:08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过去几年,延迟退休和养老金“双轨制”都是热点话题,更是“两会”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焦点。在舆论和民意推动之下,继养老金“双轨制”破局之后,就在今年“两会”召开前夕,延迟退休又踏出实质一步。

    根据中组部、人社部发出的通知,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中的正、副处级女干部、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可年满60周岁退休,也可由本人提出申请55岁自愿退休。该通知自3月1日起执行。

    虽然仅仅涉及女性处级干部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但延迟退休正式开始探路而行,并且确实如预期一般是在遵循渐进式延退的方式。这意味着,讨论延迟退休是否必要已无意义,关注的焦点应该转到弥合分歧和凝聚共识,就延退退休年龄的“时机选择、节奏掌握、配套措施以及监督实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语)进行研究。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多次强调,延迟退休方案将在2020年前出台。按照时间表,我们还有5年多的时间,去吸纳各方面意见,让各基层利益充分博弈,以渐进式的探路来寻求突破。

    众所周知,老龄社会的提前到来,使中国面临未富先老的尴尬。养老金“双轨制”的不公待遇,不仅造成在职职工待遇的不公,更延至退休后晚景生活的差异。加之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尽完善,以及养老金缺口的不确定性(官方与民间有多种版本),都决定了必须要有相应的策略以破解一揽子难题。

    如果说完善社保制度、解决养老金“双轨制”和实现多元化养老是少有争议的解决之道,延迟退休之策则充满争议。因为此举在解决养老金缺口和缓解老龄社会难题的同时,也会滋生很多矛盾。

    首先,对于吃财政饭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尤其是一些官员,延迟退休可延长其政治待遇和享有更多资源,延迟退休符合其利益诉求。对于普通职工尤其是体力劳动者,他们延迟退休的愿景不强,其渴求的是养老公平和养老金的丰厚。

    即使在两种职场群体内部,也存在个体利益诉求的差异——机关事业单位内部进步空间不大、身体有病的人也不希望延迟退休,甚至希望提前退休;相反,企业职工内部也有人对延迟退休充满期待。

    此外,延迟退休客观上也减少了年轻人就业、创业和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机会,最起码是打乱了他们的发展节奏,压缩了他们的发展空间。

    由于养老保险的资金池以往存在挂一漏万的结构缺失,还有存量多寡的时间差,延迟退休也不能彻底解决养老金缺口的顽疾,只是延缓了养老金支付的时间。

    单就延迟退休而言,这是一项争议颇多、各方利益诉求较难平衡的命题。若无其他改革举措跟进,急切实施延迟退休,将会导致各阶层博弈紊乱,滋生怨气。因而,延迟退休不是单方灵药,要靠复方施治才能取得好效果。

    如此,延迟退休方案出台才会有多年的缓冲期(2020年前)。在缓冲期内,一些破解公平难题的配套改革将开始执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养老金“双轨合一”,全民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落地,官与民、在职与退休待遇逐步实现内涵公平。这意味着至少从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层面,有助于让弱势群体心气平和,可望减少戾气和呛声。

    伴随着社保缴费率降低、民生税负减轻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养老金增值保值渠道越来越多,延迟退休产生的利益争吵会越来越少。尽管如此,延迟退休仍应渐进而行,通过有序和可控的渐进式探路,且行且听且平衡各方的利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走质检、进企业、看质量”活动走 ...

  • 深秋的甘肃敦煌胡杨林

  • 提升质量安全促进蜜柚出口

  • 故乡的标点

  • 时光之味

最新新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