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原本平静的低价小车市场因为启辰R30的入市沸腾了起来,合资品牌要动自主品牌“蛋糕”之声不绝于耳。另一方面,中汽协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已经十连降,前路艰辛再度让业内担忧。
合资品牌要造廉价车的消息,近两年频频被提及。不少合资车企都表示过有此计划,启辰则第一个付诸实践。R30像一枚深水炸弹,将原本一潭死水的小车市场砸起浪花。这个曾经被合资品牌因利润薄、盘子小嗤之以鼻的市场,如今在销量、市场份额、培育年轻受众的多重原因作用下,终于“麻雀变凤凰”,也成了香饽饽。
以往合资品牌不做低价小车,主要是出于品牌形象、成本控制等原因的考虑。如今,以“合资自主”的名义推出产品,倒成了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启辰R30以3.99万元的起步价入市,将顶配车型也卡在了5万元之内,要跟自主品牌打价格战的心思不言而喻。
矛盾的是,就在合资品牌开始将产品和渠道不断下沉的同时,自主品牌则一直在“品牌向上”的道路上踽踽前行,其中艰辛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在两个阵营一上一下的位移中,合资与自主的关系逐渐从隔岸观火,到价位重叠的不同级别车型的错位竞争。而现在启辰R30探入5万元以内市场,则是合资车企与自主车企真正开始贴身肉搏,将自主品牌曾经视为“后花园”的领地,变成了正面交锋的战场。
合资品牌大摇大摆地将产品“下沉”,再结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连续下降的背景,唱衰自主品牌的声音又多了起来。
其实,自主品牌也不必过分悲观。就像自主品牌“向上走”要经历阵痛期一样,合资品牌的“下沉”,又何尝不是摸着石头过河。 说起造符合国人需求的小车,自主品牌在经验、成本、渠道上都占优势。对于合资品牌来说,虽然背靠合资车企发展很快,但毕竟还是“小字辈”,品牌知名度尚在培育期不说,完善渠道布局也需要时间。
从R30来看,虽然3.99万元的价格还算漂亮,但是没有后电动车窗、没有ABS、没有助力的配置,也让人对其未来的市场表现捏一把汗。在低价小车市场,如何在成本控制与用户体验中找到平衡点,还是合资车企要加强研究的课题。
市场是公平的,对于消费者来说,产品永远是核心竞争力。换个角度来想,自主品牌是不是也可以在这个熟悉的领域把产品做得更好,再结合丰富的经验保持领先优势,俯视一下“后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