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频道

蔡继明:应保证农民种粮收益不低于土地转让收益

2012-03-09 19:44:12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9日电 今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北京市副主委、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提出了《完善惠农强农富农政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建议。他表示,从制度上限制农地转用,就应该从政策上保证种粮收益不低于土地转用后的收益。应对新增建设用地征收耕地占用税,由此形成国家耕地保护基金,其收益按比例补贴给承担耕地保护的地区和农民。

    蔡继明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若干建议:一是要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虽然已经超过50%,但其中近2亿居住在城镇中的农村户籍人口仍然处在“半城市化”状态。只有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争取在本世纪中期使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80%以上,让进城务工的农民真正变为城市居民,彻底脱离农村土地,使农村户均耕地达到适度规模经营的最低要求,使种粮农民的收入至少达到进城务工的水平,这样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

    二是深化农地制度改革,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步伐。目前的土地制度和政策,不是限制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转让,就是规定无偿退出,这不仅阻碍了农地向种粮大户的集中,也堵塞了农民获得财产收入的渠道,同时还造成城市空间扩展和农村建房对农地的双向蚕食。应当尽快制定鼓励农地流转的政策和农地退出机制,一方面促使大量农民工进城落户,另一方面实现土地在城乡之间以及农业内部的有效配置。

    三是建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粮食安全和保护耕地涉及全社会的公共利益,成本应由全社会共担。如果从制度上限制农地转用,就应该从政策上保证种粮收益不低于土地转用后的收益。因此,建议对新增建设用地征收耕地占用税,由此形成国家耕地保护基金,其收益按比例补贴给承担耕地保护的地区和农民,同时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使其财政收入和水平逐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只有这样,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与粮农致富的目标才能一致,中央保护耕地的政策才能变成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自觉行动。(中新网财经频道据网络文字直播整理)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走质检、进企业、看质量”活动走 ...

  • 深秋的甘肃敦煌胡杨林

  • 提升质量安全促进蜜柚出口

  • 故乡的标点

  • 时光之味

最新新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