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频道

两会观察:只说“重话”难抑制地方“GDP冲动”

2012-03-08 19:35:08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3月8日电 题:只说“重话”难抑制地方“GDP冲动”

    中新社记者 魏晞

    “今年7.5%的GDP增长目标,是不是应该理解为下限?”全国政协委员荣海谈及中国今年的“低”经济增长目标时,略带疑惑地问。

    这位来自陕西的企业家委员,对中国地方政府的某些“GDP冲动”忧心忡忡:有些地方“很辉煌,也很荒唐”,他若有所指。

    中国将今年经济增长目标降至7.5%。有外媒撰文,担心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长步伐放缓。但懂得中国“国情”的人已经读出:7.5%是中国政府对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反省”,是向各地做出稳定增长、调整结构的“信号”。

    事实上,当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GDP增速目标下调0.5个百分点时,中国31个省区市2012年GDP增长目标早已公布:高者14%,低者也至少8%。

    “大部分(增长目标)都是两位数”,全国政协委员、招商局原董事长秦晓担心,中国政府高层放出的“稳增长、调结构”信号,传导到地方上仍是“奋力爬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真意难以实现。

    因此,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可以听到越来越多这样的声音:只说“重话”不够,还得有“重拳”,才能真正抑制住各地“GDP冲动”。

    全国政协常委、区域经济研究专家李国璋认为,“地方GDP应该设立增长上限”。他批评一些地方政府“把规划指标撇在一边”,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原专职副主席程路态度则更为强硬:国家应该对地方投资冲动有监督和惩戒措施。

    “譬如发改委,能不能每季度、或半年对地方经济增速做个测评”,“否则说归说,做归做,这样调结构是做不到的”,程路说。

    商务部原副部长马秀红委员认为,“7.5%的目标是对的,但考虑到实际经济增长状况,要有相应措施。”

    马秀红说,现在对经济质量、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应该定出更过硬的指标,考核作为更权威性、制约性的要求。”

    对此,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地方上的投资冲动“几乎是普遍现象”,现在必须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完)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走质检、进企业、看质量”活动走 ...

  • 深秋的甘肃敦煌胡杨林

  • 提升质量安全促进蜜柚出口

  • 故乡的标点

  • 时光之味

最新新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