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频道

李义平:建设能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

2012-03-02 08:40:16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2月21日电(记者 陈叶军) 今天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李义平教授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观察家》栏目2012年第2期,以“从经济发展视角看文化建设”为题与网友进行交流。

    网友问,中国有非常丰厚的文化遗产,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使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对此,李义平表示,文化作为一种上层建筑,传统文化应当是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的反映。要不然为什么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儒术有利于封建统治阶级的通知,要不为什么五四运动明确地提出来“打倒孔家店”。几前年来自然经济的文化积淀起来的这样一种体制、这样一种文化,面对滚滚而来的市场经济马上就没有竞争力了。比如我们的徽商,我们的晋商,面对滚滚而来的市场经济马上就不行了。所以传统文化一个非常核心的东西就是重农轻商、重本抑末,司马迁的《史记》里说“经商的不如倚门卖笑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要非常重要商业,非常重要企业家,这样的文化当然和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市场经济不相适应了。

    另外,传统文化还是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没有大规模的生产,没有大规模的交换,没有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封闭就是看自己什么都好,拒绝一切先进的东西,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英国的大臣要朝拜清朝的皇上,清朝的皇上看着自己什么都好,就不需要英国的东西,其实那时候英国已经发生工业革命了。

    还有,包括推崇官本位,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所有人都向这一方向奋斗的话,对当官趋之若鹜,吃皇粮的人越来越多会导致效率越来越低。秘鲁一个经济学家索托曾经在秘鲁做过一个调研,他决心把一个小微的两三个人的企业注册下来,看看要花多长时间,决心不行贿。每天工作十九个小时,花了近一年才注册下来,其中两个环节不得不行贿,不行贿下一个环节就进行不下去,吃皇粮的多了,环节也就多了,还推崇墨守成规,还推崇知足常乐,还推崇终点平等。马克思讲到德国的时候,马克思是德国人,《资本论》是在英国写的,他说德国人写不出政治经济学,因为在德国的政治经济学家从来都是小学生,他说德国既苦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苦于资本主义的不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问题,但是资本主义不发展,封建的东西有很多很多,他说德国当作活人,活人拖着活人,活着拖着活人是既得利益的集团挡着德国的前进的步伐,挡着德国的改革。所谓的死人拖着活人就是封建的意识形态、旧的意识形态。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认识到它是在自然经济下产生的,在封建等级制度下产生的,和市场经济的体制有很多不协调的地方。当然它可以进行改造,日本是儒家文化的背景,进行了改造,韩国是儒家文化的背景,它进行了改造,台湾是儒家文化的背景,它进行了改造,改造得很好,既保持了传统,又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其实我们讲到市场经济,各国都是有自己的特色的,美国有美国的特色,英国有英国的特色,韩国有韩国的特色,日本有日本的特色,德国有德国的特色,我们有我们的特色,这个特色包括对传统文化进行适当的改造,使它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而不是囫囵吞枣的接受。现在说文化体制、文化建设,我看到很多地方,就是从很古很古的地方找出个古人来,我去京九线坐火车,有一个城市,是历史名人谁谁谁的故乡,还有个地方,经过考证,把西门庆都考证为是他们那儿的人,认为这就是文化了。其实这种文化和市场经济是不相适应的,和我们所要建设的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也是不相适应的。

    李义平说,我们是要建设文化,但是我们是要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我们要建设一个积极向上的,能够促进创新的,能够促进民族凝聚力的,能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而不是把那些古的东西、死人的东西又全部拿回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走质检、进企业、看质量”活动走 ...

  • 深秋的甘肃敦煌胡杨林

  • 提升质量安全促进蜜柚出口

  • 故乡的标点

  • 时光之味

最新新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