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质量新闻网消费指南资讯
华硕
当前位置:>>消费指南资讯>>专家解答

食物为什么会变色

2021-07-01 23:21:50中国质量新闻网

□ 专家支持: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食物变色是因为人工染色或掺假了吗?

天然食物总是姹紫嫣红,浅黄深绿,让人一看就引起食欲。但有些食物清洗或烹调后会发生变色,这和人工染色、化肥农药并无关联。大自然中的食物色素,并不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存在,它们是新鲜天然食品的特征,在烹调、加工、储藏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变化。相比而言,人造色素则要“皮实”很多,因为在当初开发、筛选人工色素的时候,基本要求就是着色力强、稳定性好。

食物中有哪些天然色素?

在各种食物中,最常见的天然色素有四大类,这些色素都有掉色、变色或褪色的能力。

四吡咯色素:包括了肉类的血红素和绿色蔬菜里的叶绿素,它们的特点是善于捕捉和传递光能,也喜欢吸附一些金属离子。

类胡萝卜素:包括从黄色到橙黄色到红色的一系列色素,如胡萝卜、柑橘、芒果、南瓜等食品中的胡萝卜素,以及西瓜、番茄和血橙里的番茄红素等多种色素。此外,还有叶黄素、玉米黄素、柑橘黄素、辣椒红素、虾青素等都属于这一类。

多酚类色素:包括了花青素和其他类黄酮色素。花青素是个大家族,但基本都是从紫红色到紫色到蓝紫色到紫黑色的色调,大部分蓝紫色、紫黑色的食物颜色都是因为含花青素,比如紫薯、紫甘蓝、紫洋葱、蓝莓、桑葚、紫黑樱桃、黑花生、黑米、黑大豆、黑玉米粒等。黄酮类则是从无色到黄色的色调,通常颜色比较浅。

甜菜色素:包括甜菜红素和甜菜黄素等。甜菜红素很常见,红甜菜头、牛皮菜(叶用甜菜)、红苋菜、红心火龙果中都含有。

哪些食物容易掉色?

其实,大部分天然食物清洗后掉色的原因,是其中的色素被溶出来了。用水洗容易掉色,是因为食物中的色素易溶于水。比如说,多酚类色素和甜菜色素都属于水溶性色素,遇水溶解,就会发生掉色现象。

日常生活中,草莓、桑葚、杨梅等水果在水洗的时候都会掉色,这是因为这些水果的细胞比较娇嫩,外力造成细胞破损后色素就进入到了水里。

但番茄即使切开洗也不会溶出红色,这是因为番茄红素是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所以不会在水洗时掉色。但如果用油脂来“洗”就会有红色溶出,胡萝卜也是一样。

还有一种情况是种子类食物,比如豆类,种皮等外层组织的细胞结构比较紧密,所以短时间冲洗后,细胞暂时不吸水,里面的色素出不来。但如果长时间浸泡,外层就会逐渐吸水,花青素会慢慢溶出。用热水浸泡吸水速度会加快,色素溶出速度也会更快。

而不同品种的种子,外层细胞紧密程度差距很大,有些品种一浸泡很快掉色,比如紫红糯米,也有些需要泡1个小时以上才能看到明显掉色,比如黑米,而黑大豆和红小豆则会更慢。

食物变色又是怎么回事?

让食物发生变色的,主要是花青素和叶绿素这两类。花青素遇酸变成鲜艳娇嫩的粉红色或紫红色,遇碱变成绿色或蓝紫色,遇到一些金属离子,还能变成特别深浓的颜色,比如墨绿、深棕、灰黑等。比如紫薯煮了之后水是绿色的,说明煮紫薯的水是弱碱性水(硬水),让花青素发生了变色现象。而凉拌紫甘蓝加醋之后变得特别红艳好看,是因为醋的酸性发挥了变色作用。

叶绿素遇酸后只会变成暗黄绿色(橄榄绿),这是因为叶绿素里的镁离子和氢离子发生变化引起颜色改变。所以加了老醋的菠菜,颜色过一段时间就不太嫩绿了。

除了掉色和变色之外,还有很多天然食物有褪色现象吗?

天然色素的化学性质并不稳定,会因为加热或氧化等原因发生降解。花青素是最不稳定的一类色素,它在加热时间长的情况下会逐渐褪色,温度越高、时间越长,颜色越难保存。所以,目前还没什么办法让草莓、樱桃、桑葚、杨梅等食物在煮后还保持最初的颜色。

看似比较稳定的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其实也一样会褪色,因为这些色素含有很多不饱和键,如果能避光、低温、隔绝氧气保存,颜色会稍微存得久一些。

为什么有的食物还会被上色?

食物发生变色的情况中,最令人困惑的是无中生有的食物变色。很多白色食物中存在着多酚类色素的前体,本身是无色的,但在烹调或加工过程中发生水解,或会转变为有色的花青素。比如山药蒸后会有蓝紫色出现,就属于从无色变有色的食物变色,桃子煮后中心发红、藕蒸熟后出现蓝紫色等情况,都属于这一类。这种情况下食物无毒无害,可以放心食用。

还有一些浅色食物中的类黄酮,在碱性条件下会转变成颜色较明显的查尔酮结构,比如苹果和洋葱煮后变黄,馒头放了碱之后煮蒸出来发黄,粽子放了碱水之后煮出来是黄色,都是这个原理。碱性条件会破坏一些B族维生素,但是这种变色对健康完全没有危害。

(责任编辑:莳伊)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